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或许将要出现,曾经的它还是外资眼中的“东南亚黑马”,外资为了来这投资都挤破了头。
但是在这几年的时间,这匹曾经的“黑马”发展情况好像不那么顺利,很多人猜测它也许会重蹈日本覆辙,迎来全面崩盘。
这是哪个国家,它又是如何从“亚洲黑马”沦落到如今的地步的?
这个引发关注的国家正是越南,凭借人口结构优势,越南25岁以下人口占比接近一半,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40%左右,这成为吸引外资的核心筹码。
为了争夺国际产业转移红利,越南推出了工业园区土地前五年免租金,外资企业可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部分高科技项目甚至能获得十年免税期等政策。
这样的条件成功吸引了三星、英特尔、富士康等跨国巨头来越南建厂。
2010至2015年间,越南GDP年均增速稳定在6.5%左右,远超同期全球3.2%的平均水平,一度被称为“亚洲新小龙”。
但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隐患。
2021年三星在越南的营收达到742亿美元,占该国GDP的20%,其出口额占越南全国总出口的28%。
电子产业中90%的产值由外资企业贡献,本土企业仅能参与简单的包装、物流等配套环节。
汽车行业更被现代、丰田等外企垄断,95%的市场份额被占据,越南本土车企只能生产低端零部件,利润占比不足5%。
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乎被外资牢牢把控,抗风险能力异常薄弱,2022年的一场外部冲击彻底暴露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
当时美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40年来峰值,美联储为稳定美元启动激进加息周期,作为高度依赖外资的经济体,越南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越南盾汇率在三年内累计贬值15%,1美元兑换的越南盾从22700盾攀升至26000盾。
进口设备和原材料价格因汇率波动上涨30%,60%的外资工厂因成本倒挂被迫停产,北宁省工业园区一度出现成片闲置厂房。
大量工人失去收入来源,胡志明市失业率短期内升至8.7%,与此同时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生活用品涨价潮席卷全国,普通家庭生活压力陡增。
这种外资主导下的经济波动,并非孤例,在亚洲经济史上曾有过更为惨痛的先例。
1985年,G5国家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短短三年间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240飙升至1:120。
看似利好的变动,却直接导致日本出口企业成本陡增,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骤降,贸易顺差大幅收缩。
为挽救经济,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从5%一路降至2.5%,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催生了史上最大资产泡沫。
1989年日本股市市值突破600万亿日元,东京地价可买下整个美国。
然而泡沫终究无法持续,第二年日本央行被迫激进加息,基准利率半年内从2.5%升至6%。
这次的加息,直接让股市在一年内暴跌50%,房地产价格腰斩,银行坏账堆积达80万亿日元,数千家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至5.5%。
这场危机让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年均GDP增速从80年代的4.5%跌至1%左右,至今未能完全走出阴影。
如今的越南正隐隐重现这种危险轨迹。
截至2025年,越南外债规模已达GDP的70%,其中短期外债占比超过40%,远超国际安全警戒线。
更严峻的是,越南高端人才缺口巨大,工程师数量仅为中国的1/20,技术工人占比不足劳动力总量的15%,难以支撑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方面,全国高速公路密度仅为中国的1/5,港口集装箱吞吐效率落后30%,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这种脆弱性在产业转移面前尤为致命,当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时,越南的竞争优势正在流失。
2025年上半年,越南GDP增速虽勉强维持在7%,但基建投资占比达35%,消费信贷增速高达22%,这种依赖举债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面对困局,越南也在寻求破局。
2025年中越贸易额同比增长18%达1365亿美元,中国提供的低息贷款和基建投资缓解了其资金压力。
越南央行同步加息至6.5%并加强外汇管制,试图遏制外资撤离。
同时效仿日韩路径,聚焦本土半导体、AI、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以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外资主导的经济格局,仍需时间检验。
参考消息——2025-02-14《澳媒:越南大力推动经济转型》
国际金融报——2025-04-08《越南示好,美国不买账!越南盾创历史新低》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