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发广泛共鸣

“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系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 主题宣讲活动,于9月29日,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由科技部十司指导,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卫健委、科协联合主办,内蒙古大学、自治区科技战略研究中心承办。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提升自治区科研人员尤其是新入职(学)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和诚信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技的良好科研生态。

活动虽已落幕,但余音未绝。此次活动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引发科技工作者、科研人员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大家纷纷围绕活动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体会和感悟,字里行间满是对科研诚信建设的深刻认同与积极践行的决心,一场关于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热烈讨论持续升温。

自治区科技厅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处处长

彭爽

主办此次主题宣讲活动旨在引导全区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深刻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集智攻关、甘于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殷切期望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能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各种科研失信行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把个人的学术追求融入到自治区乃至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大局中,真正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一粒扣子,系紧的是学术初心;一种作风,撑起的是治学底气。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科研诚信管理与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将科研诚信贯穿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全过程。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为自治区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内蒙古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

刘全生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技伦理是创新活动的底线保障,健康科研作风是滋养创新的沃土。举办此次主题宣讲活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内蒙古大学将以承办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崇尚创新、严谨治学、诚信守法的科研文化。将与全区科研单位一道,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科研人员从起步阶段就筑牢诚信根基、树立正确导向。持续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全流程诚信管理体系,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筑牢制度“防火墙”,深入强化文化熏陶,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良好科研生态。学校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久久为功,确保科研事业血脉纯净,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部部长

莫仁

此次主题宣讲活动,使我深受教育与警醒。宣讲中多次强调,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是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是每一位科研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与原则。专家对当前科研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学术行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医院科研管理人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将紧密结合医院科研工作实际,把宣讲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建立健全覆盖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的诚信审核与监督机制,切实保障科研活动的真实性、规范性与可靠性。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崇尚实干、追求真理的科研文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严谨务实的科研生态,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与工作热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

张秀娟

学风建设绝非口号,而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此次活动既让我以科研人的身份产生共鸣,也让我以管理者的视角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科研人员,我深知严谨治学、恪守科技伦理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每一组数据都必须经得起检验,这是对科研成果负责,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坚守;而作为科研管理者,我们正将学风作风建设要求嵌入管理制度,结合此次活动的宣讲内容优化青年科研人培育机制,把科研诚信教育纳入职工入职培训核心环节。我们要让严谨治学、恪守诚信成为科研工作的日常准则,为构建扎实稳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科研人员

王大清

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全流程研究活动的核心准则,其本质在于诚实、公正与客观,具体体现为真实记录研究数据、严格尊重知识产权,是保障科研成果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对科研工作本身而言,它是不可动摇的基石,是科研工作者必须系好的“第一粒责任纽扣”。一旦失去诚信,研究数据将失去可信度,科技成果也难以实现转化应用,甚至可能误导后续研究方向,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从国家层面看,科研诚信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唯有以诚信筑牢科研根基,才能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该时刻警醒:科研的意义不仅在于取得突破性的学术成果,更在于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守道德底线与诚信准则。行之以德,研途有信,只有以科研诚信为指引、严守学术规范,科学研究才能持续向前推进,进而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福祉。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迪

诚实守信是科研工作的首要准则。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知诚信不仅是一种学术操守,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份庄严承诺。我们应当从科研起点就牢筑诚信根基,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在我看来,学术诚信不仅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更是确保科研创新能真正落地、切实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根本前提。所以在今后科研实践中,我将以实事求是为标尺,秉持严谨求证的态度,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无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都会如实记录每一组实验数据和过程,规范开展分析,坚决杜绝随意删改数据或刻意掩盖失败结果的行为。我将持续打磨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术道德素养,努力成长为一名可信、可靠、可堪重任的新时代科研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科研诚信。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

点击查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点击查看蒙科聚发布专栏

点击查看科技政策面对面专栏

点击查看基础研究专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科技   科研   学风   深入人心   共鸣   作风   理念   诚信   学术   自治区   严谨   底线   扣子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