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于9月8日在乌鲁木齐启动,掀起全国关注新疆的热潮。10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继续推出多维度深度报道,它们的报道不仅记录了乌鲁木齐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更深入挖掘了这里的人文底蕴、民族团结故事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究竟央媒笔下的乌鲁木齐闪耀着怎样的光彩?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名城,正以何种姿态向世界绽放其时代魅力?一起来看看:
经济日报:新疆传统产业升级迭代
从第一炉铁水到高强度钢材,从人工采摘到打包式采棉机广泛应用,从飞沙走石到最先进的风机叶片,新疆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迭代。粗放厚重已逐渐被智能、绿色所替代。
天山脚下,金秋白浪。进入9月,新疆迎来最繁忙的棉花采收季。
>>>点击看《新疆传统产业升级迭代》
光明日报:“风光”起势看新疆
哈密十三间房,一排排百米高的风机拔地而起,组成“白色森林”,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切割着戈壁上的猎猎长风。同一时刻,在吐鲁番鄯善的茫茫砾石滩上,一望无际的光伏矩阵铺展成“蓝色海洋”,泛起粼粼波光,汲取着阳光。
仅需0.007秒,新疆发出的电能便跨越2260公里,直抵重庆,点亮万家灯火。
新疆风能、太阳能资源蕴藏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禀赋得天独厚。然而,这片广袤土地曾经因技术瓶颈和电网局限,难以将“风光”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点击看《【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风光”起势看新疆-光明日报-光明网》
人民政协报:平西梁村:从极贫村走向全疆民宿第一村
从乌鲁木齐市区出发,向南4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一入村便是满眼的金黄翠绿——行道树苍翠蔽日,阳光碎金般洒在路面。谁能想到,这个如今顶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光环的旅游明星村,20年前还是“人多地薄、半年种地半年闲”的极度贫困村?近年来,平西梁村以冰雪为桥、民宿为钥,写下了一段让村民人均年收入飙升至近4万元的乡村振兴佳话。
>>>点击看人民政协报-电子报订阅《平西梁村:从极贫村走向全疆民宿第一村( 2025年09月10日 第 1 版)》
解放军报:“我们是一家人”
“星光老年合唱团”成员身着盛装,高唱《党的政策亚克西》;京剧班里,少数民族儿童表演京剧经典剧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凉亭里,不同民族的居民围坐一桌拉家常……9月8日,记者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感受到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点击看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我们是一家人”》
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