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近期,音乐人李偲菘在北京突发脑出血,
作为孙燕姿恩师和
华语乐坛的重量级幕后人物,
消息引发广泛的关注。

李伟菘10月23日公开李偲菘在医院的照片。 (取自李伟菘微博)
当前全国多地正经历气温“断崖式下跌”。
冷空气来袭,心脑血管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急病为何最近高发?
多发于哪些人群?该如何预防?
天津环湖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管雅琳
给予了专业的回答。
气温骤降,医院卒中患者激增
管雅琳主任介绍,秋冬季临近,气候干燥寒冷、早中晚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近期急诊脑卒中患者接诊量激增。
她解释,气温骤降时,人体血管会急剧收缩,血压也会随之升高。特别是当从温暖室内突然进入寒冷室外,变化尤为明显——健康人群的血管像有弹性的橡皮管,可自我调节。但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人群,血管已有慢性损伤,就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梗。
此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血管壁上常有不稳定斑块,冷空气刺激下血管突然收缩,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管主任比喻说,脱落的血栓随血液流动,血管像树枝分叉,从主干向远端越来越细,血栓行至较细血管就会造成堵塞,导致脑梗。
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的统计,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2-15例的脑出血,30天病死率在35-52%,仅有约20%的病人在30天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为此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监测血压,规律服药,以稳定和降低血压。
识别信号,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据了解,脑出血一般在活动中发病,而且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情危急。管主任介绍,除非颅内大量出血或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不会出现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
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头晕、嘴歪、脖子硬、说话不清和肢体无力。
她分享病例:一名患者一周前双眼视物不清却未在意,一周后因肢体无力才就医。检查发现,其后脑勺枕叶早已出血,由于出血位置在视觉中枢,所以最初表现为视力问题。
管主任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案例:有些老年人怕麻烦子女,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时自行跺脚或睡觉休息。延误一天后症状加重时,才告知家人,结果错过黄金救治期。
“脑出血发病非常突然,且容易进展,及时就医非常关键。”管主任强调,脑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同样紧迫,4.5小时内溶栓效果最好,一旦怀疑脑卒中,不宜剧烈活动,应立即就医。
保暖很重要,误区要避开
“降温时,要护住脖子、头和心脏。”管主任建议,对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早晚出门应戴围巾、帽子,多穿衣服。她特别提醒晨练老人,清晨气温低时在室外锻炼出一身汗,再被冷风一吹,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所以最好应选择上午10点至11点气温回升后再锻炼。
“春捂秋冻”的说法需重新审视。管主任指出,健康人群可在20℃左右适度“秋冻”,进入深秋则不建议再尝试;且“秋冻”以体感略凉为宜,不可过冷。特别是患有慢性基础病或脑梗、脑出血的患者,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年轻患者增多,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因
据介绍,环湖医院急诊最近接诊数名30岁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患者虽然年轻,但病情严重。而管主任在采访日当天还救治了一位30多岁的脑干出血患者,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重度残疾。
对此,管主任说,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年轻人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不良生活习惯及对于自身健康的盲目自信,忽视预防保健,过早增加了患病风险。这些患者多有共性:长期高血压却不自知、或知情却不重视,加上肥胖、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气温骤变时更容易发病。
对此,建议年轻人应均衡饮食,以少盐、少油、少糖为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减少血管堵塞风险,定期查体,监测血压,同时要注意正常作息,适量运动和减少烟酒摄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