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李武军力挺王楚钦:这4人能接触到球拍,王励勤已上诉

5月19日混双1/16决赛前,王楚钦那把价值超万元、调试200多小时的专业球拍在检测环节离奇损坏,胶皮顶部被暴力撕开15厘米裂口,海绵层完全暴露。

央视镜头清晰记录下这惊悚一幕:当值主裁判竟拿着开裂的球拍坚称 “不影响比赛”,试图强行要求王楚钦上阵。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已是王楚钦半年内第三次遭遇器材事故:巴黎奥运会备用球拍被人为踩断、新加坡大满贯赛前胶皮离奇开裂…… 专业教练团队测算,顶级球拍在正常检测中出现如此严重损伤的概率不足 0.3%。

事件曝光后,中国乒协深夜启动紧急程序。

王励勤在与国际乒联的特别会议上拍案而起,提出三点铁证如山的诉求:调取检测室全程监控、成立独立调查组追溯责任、建立器材监管区块链系统。

国际乒联虽承诺48小时内出具报告,但其 “操作流程正确” 的初步回应已引发舆论强烈不满,网友晒出的检测对比图显示,送检时完好无损的球拍,仅在裁判保管的30分钟内就出现新鲜折痕。

“当运动员的‘武器’在赛前被破坏,这已经不是体育竞技,而是对公平精神的谋杀!” 李武军在央视直播中痛斥道。

这场发生在多哈的 “球拍保卫战”,正在演变为国际乒坛最尖锐的信任危机,如果连运动员的装备安全都无法保障,职业体育的根基将何以为继?

李武军分析得头头是道,能接触到王楚钦球拍的,掰着指头数也就那么几路人马:一是负责检测器材的官方工作人员,他们是第一道关卡。

二是球员之间互相检查的环节,主要是对手那边的人。

再就是当值的主裁判,是他从拍套里取出的,当然还有王楚钦自己和他的团队。

这分析跟网上那家叫《体坛一号站》的媒体不谋而合,他们也是最早把这几个疑点摆上台面的。

检测人员,他们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有没有第三方监督?检测标准又是谁定的?

这些问题,李武军一股脑儿全抛了出来,每一个都砸得人心里发慌。

如果真是检测或者裁判保管环节出了纰漏,那国际乒联和多哈世乒赛的组委会,这责任是推不掉的。

“武器”出了问题,对王楚钦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参考资料:大众日报 2025-05-20 13:55

换上备用球拍他第一局明显魂不守舍,眼神老往拍子上瞟,连看家本领的发球质量都打了折扣。

虽然最后凭着硬实力把比赛啃了下来,但赢得那叫一个惊险,一个憋屈。

赛后采访他只是简短地说了句“相信组织会妥善处理”,便匆匆离场。

顶级运动员的球拍,那可不是商店里随便买来的大路货。

每一块胶皮,每一层海绵,都是根据他们独特的手感和打法,千挑万选、反复调试出来的“独家定制”,差之毫厘手感上可能就谬以千里。

有懂行的技术专家分析过,这种专业级的胶皮在正常的检测和使用中,发生刮蹭就损坏的概率连千分之三都没。

所以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邪性,让人不得不往“人祸”上想。

每一次这样的“意外”,都是对运动员与赛事组织方之间信任基石的一次重击。

如果连自己吃饭的家伙,最基本的比赛用具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运动员还怎么可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残酷的竞技中去?

事发之后,中国乒协的反应相当迅速,态度也很坚决,第一时间就向国际乒联提出了严正抗议,要求彻查监控录像,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个水落石出。

乒协提了三点意见,核心诉求就是要一个明确的说法,一个不打折扣的公道,并且要确保以后类似的乌龙事件,甚至是阴谋事件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鲁中晨报 2025-05-20 11:28

国际乒联那边也接了招,承诺会进行调查,并给出一份书面的调查报告。

我们老百姓看球,看得是什么?不就是那份酣畅淋漓的精彩,那份不掺水分的公平公正吗?

运动员在场上流血流汗,拼的是技术,是意志,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如果这些“盘外招”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那比赛还有什么看头?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就在于它的纯粹和激烈吗?

球拍虽小,映照的却是赛场内外的风云变幻。

希望国际乒联的调查报告,能给王楚钦一个真正的交代,也给所有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们一份安心。

别让这些乌七八糟的场外因素,玷污了乒乓球这项我们深爱的运动。

我们球迷的要求不高,就想安安静静看几场好球,踏踏实实为中国健儿呐喊助威,如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标签:体育   军力   球拍   央视   李武   运动员   胶皮   乒协   多哈   中国   主裁   环节   器材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