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喝春茶,喝新绿茶,是入序的。北方有春天吃春饼卷春菜的习惯,就是吃苗,吃芽,吃头。清明前后,大别山人自然要抢摘茶头,炒制新茶。
皖西茶,历史悠久,较为出名的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等。皖西茶叶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声名鹊起是在明末清初。皖西茶生长在高山寒冷的地方,比外地茶生长的速度缓慢,夺不了“早”,也就“卖不上价”。生长环境决定了皖西茶要高温水冲泡,若是用七八十度的水,最多是给茶叶洗个热水澡,关键是入口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惯了皖西茶,便吃不了发酵类茶,总有些喝药汤的感觉。皖西茶的冲泡没那么多讲究,非得按照“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来上一通,真就失了很多滋味。没等客人喝出个子丑寅卯,茶就没汤汁了,又得抓泡。还有什么“洗茶”的规矩,真是把“鲜毫”都给糟蹋了。不是茶叶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一个泡杯,轻投一小撮茶叶,倒上沸水,盖上杯盖,三五秒即可饮用,简单实用。无论何事,越简单越高级。摆花架子,堆砌噱头,那是打把势卖艺,弄杂耍。
皖西茶按茶形可分芽茶和片茶。若按颜色品种分,有绿茶、黄茶、白茶,以及后来研制出的红茶、黑茶等等。如今很多茶叶藏家手里有种明清时期流行海外的,用箬叶包裹,竹篾包装的“六安茶”(也称“篮茶”),并不是“皖西茶”,那是一种黑茶,出产于皖南,说是可安定五脏六腑,故称“六安茶”。《红楼梦》里贾母所说的“六安茶”,便是。妙玉识茶,栊翠庵所用之茶定当合乎时宜,当季自然不会选用皖西春茶。只有皖南的这种发酵类茶与老君眉的意思差不多,才有了贾母还未见茶,便来了这么一句话。当然,为了创新茶叶品种,丰富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六安区域也开始制作如“六安茶”的篮茶。
张恨水路过六安,买过六安瓜片,称之为“清茶”。皖西茶是一水的汤清,即使有些披毫重的也不影响汤色。碧绿的汁水是春日品皖西茶的一大特色。霍山黄芽则另当别论,绿中泛黄,所谓“翠换金”。金寨翠眉和舒城小兰花中的“白霜雾毫”是皖西茶中的“小伙子”,但另有风味。
至于皖西茶中的香型,以板栗香和兰香为主,还有少许竹香、果香等。总之,一个字,香!(文/图 管亚伟)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