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巴黎的文化名片,全球游客挤破头都想逛的顶级博物馆,居然在大白天被人用七分钟偷走了价值上亿的王室珠宝。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得惊掉下巴,毕竟卢浮宫的安防名头在外,可偏偏就被一伙窃贼钻了空子,操作之大胆,效率之惊人,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窃贼太狡猾,还是博物馆的防护太拉胯。

这伙窃贼的作案手法不算多高科技,但胜在“演得真、下手快”。
案发当天白天,四名男子穿着黄色反光背心,在卢浮宫旁边摆上交通锥,还开来了升降车,乍一看就是正常施工的工人,谁也没多想。

他们直接用升降车升到上层展厅的阳台,掏出角磨机“滋滋”切开窗户和珠宝展示柜,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全程不到七分钟就带着王室珠宝溜之大吉。
本来想,这么大的动静总能被监控拍到吧,后来发现纯属想多了,他们逃离时骑的踏板车,还有现场遗留的物品,都留下了线索,但当时愣是没人及时发现。

你说这伪装术,要是用在正途上说不定还能混个演员当当,偏偏用来干偷鸡摸狗的事儿,真是白瞎了这份“演技”。
案子发生十天后,警方终于有了突破,两名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其中一个34岁的阿尔及利亚籍男子,本来都要坐飞机逃回阿尔及利亚了,结果在机场被拦下。

另一个39岁的法国男子,之前还干过送货和出租车司机的活儿,俩人事后都部分承认了参与作案,等着他们的将是刑事共谋和有组织盗窃的指控。
这俩人的底细一曝光,我算是看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临时起意的盗窃,阿尔及利亚籍嫌疑人2010年就住在巴黎北郊,之前因为盗窃被判过刑,他的DNA正好留在了逃离用的踏板车上。

法国籍嫌疑人跟他住一个地方,2008年和2014年因为抢ATM机的加重盗窃罪坐过牢,展柜上也留下了他的DNA,如此看来,这俩人就是“老搭档”,专门挑硬骨头啃。
更关键的是,巴黎检察官洛尔・贝科说了,作案时至少还有另外两名同伙没被抓到,不排除背后有更大的团伙、赞助者甚至专门的买家,这水可比表面看起来深多了。

讲完窃贼,咱们再说说卢浮宫的安防,这才是最让人无语的地方,作为收藏了38万多件艺术品和文物的顶级博物馆,卢浮宫早有传言说部分监控设备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但一直没当回事。
之前明明计划投资8000万欧元加装外部监控、建全新的指挥中心,结果钱没花到位,计划就这么搁浅了。

作案的那个区域,居然只装了一台老旧摄像机,而且角度还不对,直接形成了监控盲区,这不是明摆着给窃贼留机会吗?毫无疑问,正是这个致命短板,让窃贼得以从容作案,全程没被发现。
我觉得,卢浮宫与其事后花大力气追查珠宝,不如先反思一下,为什么早就知道有漏洞却不整改,8000万的安防计划拖来拖去,最后拖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这损失可远不止8000万欧元能弥补的。
现在两名嫌疑人落网了,但最关键的102百万美元王室珠宝还没找到,检察官说希望通过这俩人的供述找到线索,追回珠宝,但难度不小。

毕竟背后可能有更大的犯罪网络,珠宝说不定已经被转手好几次,甚至早就流出了法国,这起劫案不仅让卢浮宫的安防口碑一落千丈,更引发了全球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
不止卢浮宫,很多顶级博物馆都面临着开放和安防的矛盾,既要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又要保证文物的安全,这平衡确实难拿捏。

但难拿捏不代表可以敷衍,像卢浮宫这样放任监控老化、计划搁浅,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如此看来,卢浮宫珠宝劫案给所有顶级博物馆提了个醒,文化遗产的保护容不得半点侥幸,安防升级不是嘴上说说,必须落到实处,至于那些失窃的王室珠宝,能不能顺利找回来。
还得看警方后续的调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起七分钟的惊天劫案,都将成为博物馆安防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时刻警示着所有人,对文物保护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