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铸先生与教师们合影。余剑韬摄
4月17日下午,武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传承辛亥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与辛亥革命志士后裔面对面”活动,活动特邀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的革命党人熊秉坤之孙熊永铸讲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故事,分享祖辈参与革命的经历,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熊永铸先生分享祖辈参与辛亥革命的经历。余剑韬摄
“战争开始前,整个武昌城内风声鹤唳,我的祖父严肃地说:‘我们不能等死,不能干等着’,就这样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熊永铸回忆了祖父熊秉坤的生平,讲述了武昌起义的经过。他说,小学的时候才知道祖父参加辛亥革命的故事,当时心中倍感自豪。他说,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民主共和之门。二是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他将辛亥精神总结为“勇担民族义、敢为天下先”。他希望通过讲述祖辈们参与革命的故事将辛亥先辈们的精神火种,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校园里生生不息。
随后,熊永铸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赠送了《共和先声——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元勋熊秉坤纪念文集》。
张继才院长与魏德勋院长签约。余剑韬摄
活动结束后,武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继才和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长魏德勋签订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魏德勋表示,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馆校协同,是为了把博物院的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研究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引导青年学生走进辛亥革命历史现场,沉浸式体验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在历史的回响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张继才表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有朝气的团队,希望依托辛亥革命博物院的资源优势,助力教师们探索独具特色的“大思政课”教学路径,让“大思政课”更有活力,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刘欣宇 蓝静)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