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真是上网的时间久了什么人都能碰到,居然有日本人觉得近代中国很丢人!问题甩得轻松,语气倒像是中国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可事实是,从1894年甲午,到1945年投降,耻辱账本上该红脸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东京审判有定论,密苏里号签过字,波茨坦公告白纸黑字写着“彻底清算”。
日本却至今对“侵略”二字躲躲藏藏,靖国神社香火旺盛,政客参拜如常,教科书删改成风。问我们羞不羞?不如先问问你们怕不怕照镜子。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铁路炸点冒烟,爆炸声刚落,关东军兵分数路进占奉天城。
这是日本自导自演的一场炸轨“借口”,更是全面侵华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拉开侵略中国14年的序幕。
当时东北三省拥有2000万人口、70%重工业、80%铁路网,事变三天,三省沦陷。“三个不抵抗”指令从南京传出,张学良部队未开一枪即后撤,民众怨声载道。
张学良事后电报解释:“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言下之意,是把战争的代价全算在“割地”上,忘了那是中国的土地,是人民的家园。
冯玉祥更记下蒋介石原话:“炮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教育不如人,拿什么打?”一句话暴露当时国民政府的底裤——怕输比怕亡还深。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这次,不再“炸轨”,而是直接挑起冲突。南京沦陷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日本在南京屠杀超过30万人,强奸妇女2万余人。屠杀期间,“三光政策”全面施行,“杀光、烧光、抢光”成了军令条文。
同时强征“慰安妇”,大量妇女在日军占领区被强制收容入“慰安所”。这些历史细节,早被远东军事法庭定为“反人道罪”,相关档案也被中方保存至今。
日本右翼则否认:“南京事变并未大规模杀人”“慰安妇为民间从业”。如果杀人不是犯罪,那什么是?如果侵略能被重新命名,那正义还能站在哪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用沉重代价换来的:3500万伤亡,亿万家园摧毁,中国用14年把一个法西斯帝国拖入失败。
这不是耻辱,而是牺牲与抵抗的胜利记录。问我们羞不羞?我们只问一句:你们敢不敢把这段放进你们的教科书?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次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上,日方代表低头签字,盟军全场列队。这不是外交仪式,是审判开始的钟声。
同年,《波茨坦公告》生效,明确对日本侵略行为进行彻底清算,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罪名是“反和平”“反人道”。
1951年9月,日本政府签署《旧金山和约》,公开承认战争罪行的审判结果,接受东京审判的裁决。然而这一历史义务并未被后人传承,反倒被不断淡化、扭曲、删改。
进入21世纪,日本国内“侵略否定论”逐渐蔓延。日本政客公开否定东京审判、质疑“侵略”定义、试图将大东亚战争洗白为“自卫战”。
安倍晋三任内多次模糊侵略史概念,其政治盟友频繁参拜靖国神社。靖国供奉的正是被远东审判定罪的甲级战犯14人,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
一个国家若真正悔过,怎会年年给战犯上香?
日本政府还通过修改教科书、篡改史实来影响下一代。南京大屠杀被称作“南京事件”,慰安妇制度被模糊为“招募行为”,甚至有课本删去了“侵略”字样。
2013年,朝日电视台做过一项街头调查,十位高中生中竟有八位没听说过“东京审判”。日本社会对战争罪行的记忆正在有组织地消失。
再看美国态度,二战初期主导日本战后改造,却在冷战初期急转方向。美国选择扶植日本“再武装”,以牵制苏联,战争罪人进入政坛,美国默许。
“制衡共产主义”成为挡箭牌,战争审判成了政治谈判的筹码。二战的“正义”因此残缺不全。
历史问题变成外交障碍:日本政府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制度,导致与中韩外交摩擦频发。
中国人不是沉迷“历史情绪”,而是对拒不认错的态度保持警惕。一个不肯认账的国家,总会回到老路上去。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对日本的认知还停在“附庸小邦”。日军打响第一炮,清军仓皇应战,“琉球外交”错失良机,战线连败。
李鸿章亲赴马关,签下丧权辱国条约,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2亿两白银。这场战争输在制度腐败、军心涣散,更输在朝廷的“私利”之上。
清军统帅怕丢祖陵,不愿迁都;怕兵败揭财,李鸿章拒绝再战。旅顺要塞有60余座炮台,克虏伯大炮百门,却只打出两发炮弹,主将弃阵逃命。
装备并不落后,但人心早已瓦解。“怕战”成为最高指导方针,“求和”成了默认结局。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王朝私欲与国家利益的彻底断裂。
1937年中国再战日本,局面逆转。抗战八年,正面战场由国民党主力支撑,敌后战场则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新四军全面展开。
根据地建设、群众动员、敌后破袭、情报战术,共产党武装把分散的抵抗化作战略合围。中国的胜利不是奇迹,是组织与信仰撑起的体系之战。
五年后,朝鲜战场爆发战争。1950年,新中国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穿越鸭绿江与美军正面对抗。
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物资极端匮乏,却连续组织战役,长津湖、上甘岭、清川江都留下中国军队反击强敌的战绩。
1953年停战协议签字时,中国赢回了国格,也堵上了甲午战争留下的国门缺口。
1954年再次是甲午年,中国在同样的东北战场打出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一次没有李鸿章的私账,没有北洋的腐败,只有清晰的战略部署与强烈的国家意志。
问羞耻?我们讲完这三章,你该明白——我们不是为过去丢人,是为过去奋起;你们不是在反省历史,是在遗忘责任。
参考资料:
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难免会重蹈覆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9-03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