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岁岁月明。
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题记
连续阴天的日子里,天空像被一层灰蒙蒙的纱幔笼罩,连风都带着潮湿的凉意。中秋的脚步悄然临近,可窗外始终不见月亮的踪影。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的中秋,连一丝月光都吝啬地不肯露面。然而,这阴郁的天气却让心中的那轮明月愈发清晰,它不再挂在天上,而是静静地悬在心头,照亮了每一个思念的角落。
有人说,你要写中秋,就不能只写中秋,要写琼楼玉宇,嫦娥起舞,天涯共此时;要写人生如中秋,走过风雨亦见过风景;要写在成长中悦纳人间光阴的痛,才能在秋的成熟里释怀心间盈满的殇;要写如秋叶般凋零斑驳的回忆;要写如秋般丰盈的收获;最后还要写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释怀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光阴清浅,回忆深邃。小时候的中秋,总是热闹非凡。母亲会早早地准备丰盛的晚餐和月饼,水果,摆满一桌,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支起小桌,摆上瓜果,一边赏月一边聊天。那时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块温润的玉盘,洒下清冷的光辉。我们那时还是孩子,有爸妈在张罗扎忙碌,我们只负责吃喝快乐,追逐嬉闹,月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温柔起来。那时身在异乡的父母常说:“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无论走多远,只要抬头看见月亮,心就回家了。”那时的我们还不懂这句话的分量,只觉得月饼甜,月亮圆,日子简单而美好。
流年似水,时光缱绻。长大后的中秋,随着父母、兄长的永别,随着谋生与谋爱的忙碌,中秋沉淀更多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念。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中秋的月亮承载了多少人的思念与期盼?故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故人,它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而人间的聚散离合却总是无常,或许也正是这种无常,让中秋团圆更显得格外珍贵。
时序巡寰,光阴盈仄 ,遇见连阴天的中秋,或许少了月光的点缀,却多了几分静谧的沉思。或许月亮本不在天上,而在心里。它照亮了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记忆,也温暖了那些无法言说的思念。圆,不仅仅是一种形状,更是一种心境。只要心中有爱,有牵挂,中秋的月亮就永远不会缺席。
月如古卷,圆是终章,现代人追逐的“圆满”,却常被焦虑灼伤。而没见月圆的中秋,却以沉默的智慧启示我们:真正的圆满,是接受缺憾的勇气,光阴的深意,不在于填满每一寸空白,而在于学会在盈仄之间,安放一颗如月般澄明的心。
今夜,若你见不到中秋的月亮,不妨摊开掌心,那里早已落满千年的月光;今夜,若你能在心间许下圆满的祈愿,不妨一同做一次诗中的访客,虽风尘仆仆,眼前却满是希望;虽风雨兼程,行间却终有归途的方向。中秋盈月,圆在心间,唯愿我们都能在流转的岁月里,成为自己的月亮,阴晴不惧,圆缺从容。
——书于2025年10月6日中秋节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