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农报时评
最近有网友拍到,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打烊后,直接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往垃圾袋里扔。
不光这一家,这家品牌的其他分店也都这么干,执行“闭店后销毁未售面包”规定。店员说“不打折、不保留”,虽无奈,但这是“公司规定”。
说真的,这些被扔的面包让人看着就心疼!明明还能吃,好好的粮食就这么成了“垃圾”,太浪费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个例。大量可食用的面包、蛋糕沦为厨余,既浪费了食材,背后还藏着大量资源的损耗,咱们得重视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咱先客观说,企业这么做有自身的考虑:打折怕影响正价商品的销量,送出去又怕万一出食品安全问题惹麻烦,算来算去觉得“直接扔”最省心,代价最低。
但账哪能这么算?“商业账”这么算或许行得通,但“良心账”上绝无这样的道理!
那些被消费主义刻意炒作出来的“面包不隔夜”,既无实际价值,又浪费资源,凭什么要让珍贵的粮食来承担这份代价?
想要长久赢得消费者认可,企业或许需要平衡好品牌价值、销售数据的追求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若只看重前者、忽视后者,长远下去,可能很难赢得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可。
其实“烘焙浪费”不是没破解办法,不少网友都给出了挺靠谱的新思路。比如,和精酿酒厂合作,把没卖完的面包酿成啤酒,这不就是食品跨界“变废为宝”了嘛。
也可以搞点不一样的,推出“临期盲盒”,用合适的低价卖给有需求的消费者,既不浪费又能让大家得实惠。
还可以和第三方公益机构合作,把面包捐给有需要的人。
企业多花点心思,多担点责任,总比倒垃圾桶强,这也是在商业逻辑之外,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其实,咱国家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早就有法治保障了。
2021年就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里面明确说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重浪费食品,相关部门能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后必须马上整改。
这态度多明确,浪费粮食,行不通!
如今人们生活改善,“吃饱吃好”是常态,但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粮食作为战略物资不容马虎。
所以说,惜粮惜物、勤俭节约这事儿,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说到底,粮食来得不容易,节约粮食得是每个人脑子里时刻绷紧的弦。
企业得用更有温度、更负责任的方式处理剩余面包,咱消费者平时也得理性点,别盲目跟风买一堆,最后吃不完浪费了。
针对“烘焙浪费”,您有什么好建议,来评论区说说吧。
作者:陈彦宇
主播:李芸聪
拍摄&剪辑:刘梓宪
监制:骆玉兰 颜旭 编辑:何沁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