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湿气最重的时期,中老年朋友身体调节能力较弱,更需做好养生防护。以下从五个方面给出实用建议,助您平安度夏。
一、作息规律,顺应天时
三伏天养生首重 “顺时”。建议每晚 22 点前入睡,此时阴气渐生,能帮助身体恢复;清晨 5-6 点起床,顺应阳气升发,避免熬夜耗伤元气。
午休必不可少,11 点至 13 点间小憩 30 分钟,可弥补夜间睡眠不足,恢复精力,但不宜久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空调使用需谨慎,室温保持在 26℃左右最适宜,这个温度既能降温又不会与室外温差过大;同时要避免冷风直吹颈、腰、膝等易受凉部位,以防关节疼痛或感冒,预防 “空调病”。
二、饮食清淡,祛湿解暑
三伏天饮食应以清淡、祛湿、解暑为原则。
解暑可多吃绿豆汤、冬瓜、苦瓜,这些食物能清热泻火,缓解暑热不适;祛湿推荐红豆薏米粥、山药、茯苓,帮助排出体内湿气,改善疲倦乏力;补水要遵循 “少量多次” 原则,每次喝 100ml 左右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肠胃负担。
需格外注意避免的食物:冰镇饮料、生冷瓜果会刺激肠胃,易引发腹痛腹泻;油腻辛辣、高盐腌制品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消化;隔夜剩菜可能滋生细菌,增加食物中毒风险,务必远离。
三、科学运动,量力而行
中老年朋友运动需 “避热就凉”。运动时间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 10 点至 16 点的高温时段,此时紫外线强、气温高,易引发中暑。
运动方式以温和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每次 30 分钟左右即可,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运动后护理很关键:及时擦汗并更换干燥衣物,避免汗液滞留引发感冒;切勿立即冲凉,此时毛孔张开,突然遇冷易导致寒气入侵。
四、调节情绪,静心养神
“夏气通心”,高温易让人烦躁,需做好情绪调节。清晨静坐 5 分钟,专注调节呼吸,从早晨就为身心注入平和能量;午后可听轻音乐或阅读,让身心在舒缓中放松。
日常要避免急躁情绪,多与亲友交流,分享心情,既能排解压力,又能增进感情,保持心态平和。
五、重点防护,警惕风险
三伏天是疾病高发期,需针对性做好防护。
防心血管病:晨起测量血压,掌握身体状况;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防肠胃病:坚持食物现做现吃,减少细菌滋生;餐具定期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防中暑:外出时戴遮阳帽,减少阳光直射;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以备不时之需。
特别提示:若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三伏天养生贵在坚持,做到顺应天时、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畅情志,就能有效提升身体抵抗力,安稳度过酷夏。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