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抢登月球,美国局长急了:若是中国领先,美国的脸可就真丢大了

若中国先登月,那可就真是活见鬼了!

9月,一段NASA内部录音突然在美国航天圈炸了锅,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对着全体员工嘶吼,称这是在嘲讽整个NASA。

他还拍着胸脯保证,要在特朗普卸任前把美国国旗插回月球,赢下第二次太空竞赛。

就在达菲急得跳脚时,中国航天却传来另一个消息。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顺利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从月面软着陆到点火升空的全流程都一次过关。

这意味着中国载人登月的最后一公里已近在眼前。

同样是奔着月球去,为何美国会如此的焦虑不安呢?

达菲最近很急。

讲话里,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急促,昨天参议院听证会上,有人说NASA赶不上中国,这是在打我们所有人的脸!

他反复强调,美国必须先登月,甚至把目标绑上特朗普的任期。

可了解达菲的人都知道,他的“豪言”更像一场政治表演,这位2025年7月才从交通部跨界接任的代理局长,上任第一天就抛出个离谱主张。

要在月球建核反应堆。

当时就有航天专家吐槽,连把人送上月球的火箭还没谱,先谈核反应堆,这不是画大饼吗?

他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

就在消息曝光前一天,参议院商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前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着所有人的面泼冷水。

现在的美国登月计划,就像搭在沙子上的房子,过度依赖SpaceX,政策一换就动摇。

想赶在中国前面?除非奇迹发生。

达菲的嘶吼背后,是美国政界更深的恐慌。

今年2月,华盛顿一场商业太空会议上,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主席突然开了个脑洞。

等美国赶到月球时,那里已经立着中文的禁止擅入的牌子了。

这话听着荒唐,却戳中了美国的核心顾虑。

自1969年阿波罗登月以来,他们攥了半个多世纪的“太空老大”身份,可能要被中国打破。

在他们眼里,月球不是普通的星球,它是深空探索的前哨站,若中国先占了,美国未来的太空利益就全没了。

前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的分析更现实。

若中国先登月,那些原本跟着美国搞航天的国家,比如欧洲、日本,很可能转而去和中国合作。

毕竟谁都想跟着能做成事的伙伴,而不是连计划都定不下来的一方。

他还提到,NASA一直说阿尔忒弥斯计划是通往火星的跳板,可若登月这一步都输了,火星探索的主导权也就成了空谈。

可美国似乎忘了,太空从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后花园。

中国的探月工程,也从来不是为了抢地盘,而是为了探测月球水冰资源、研究地月关系。

美国把月球当成“霸权象征”,中国看到的,是它能为人类深空探索提供的科学价值。

退一万步来讲,想登月,起码得有靠谱的技术路线,可美国选的路,却越走越拧巴。

他们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像一盘拼凑起来的棋局。

先用SLS超重型火箭把猎户座飞船送进月球轨道,再让宇航员换乘SpaceX的星舰登月器。

可这中间,星舰需要在太空中完成4到6次燃料加注。

问题是,截至2025年8月,星舰才刚完成第一次亚轨道试飞,连完整的绕地飞行都没实现,更别提难度翻倍的在轨加注了。

更麻烦的是成本。

SLS火箭单次发射成本美元超过9位数,性价比低得离谱。

反观中国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双箭对接,稳扎稳打。

两枚长征十号重型火箭,一枚送“梦舟”载人飞船,一枚送“揽月”登月舱,到了月球轨道再对接。

没有复杂的在轨加注,也不用依赖赌运气的新技术。

长征十号完成7机并联地面试车,单台发动机推力就达130吨,7台一起工作能轻松把70吨载荷送进近地轨道。

8月,揽月着陆器的着陆起飞综合验证更是惊艳。

从模拟月面软着陆,到点火升空脱离月面,全程误差不超过10米。

其实美国早该吸取教训。

上世纪阿波罗计划,靠一枚土星5号火箭“一步到位”登月,看似风光,可单次发射成本相当于2023年的150亿美元,最终只搞了6次就因没钱停了。

如今美国又想靠复杂路线赌一把,可中国已经用稳证明,航天不是比谁的方案更花哨,而是比谁能把每一步都做成。

美国不是没有航天人才,可一层层的内耗,把好牌全打烂了。

最致命的是政策反复。

2017年特朗普上台,喊着2024年重返月球,2021年拜登上任,直接把时间推到2025年。

2024年特朗普再次参选,又逼着NASA把目标改回2027年前。

刚按一个目标改完设计,新总统来了又要换,图纸改来改去,进度怎么可能快呢?

预算更是“过山车”。

2025年底,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026财年预算里,NASA经费被砍了25%,其中行星科学和地球科学项目直接砍半。

更要命的是过度依赖外包。

NASA把登月器的全部希望押在SpaceX的星舰上,可SpaceX的重心始终在火星殖民,对登月器的投入时断时续。

反观中国,从2004年确定探月工程那天起,目标就从没变过,2020年前完成绕月、落月、采样返回,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中间没有政策摇摆,没有预算大幅削减,全国的科研力量拧成一股绳,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恰恰是航天这种长期工程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登月,从来不是为了登而登。

有消息称,2026年,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重点探测那里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能供宇航员饮用,还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成为未来深空探测的燃料。

2028年,嫦娥八号会带着更先进的设备跟上,和七号一起搭建“月球科研站雏形”,验证月壤3D打印、封闭生态系统等关键技术。

这些计划不是“PPT蓝图”,而是正在落地的行动。

其实,太空探索不该有竞赛。

从阿波罗到嫦娥,人类对月球的每一次靠近,都是为了更了解宇宙,更了解我们自己。

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走,不急躁,不冒进,只为做扎实的事,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

信源:观察者网 2025年9月7日关于“NASA局长又急:中国要赢,我可真见鬼了”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达菲的怕输,本质是把太空探索当成了零和博弈,觉得中国赢了,美国就输了,可太空从来不是这样的地方,它是人类共同的疆界,需要的是合作,不是对抗。

中国航天走的每一步,都带着踏实二字。

我们不搞政治竞赛,因为我们知道,航天的意义在于拓展人类的认知,在于为未来铺路,在于让科技服务于更多人。

真正的太空胜利,不是谁先插旗,而是谁能带着人类一起,走得更远、更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美国   中美   月球   中国   局长   太空   航天   阿波罗   人类   火星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