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眼中最厉害的古代谋士:他为朱元璋的帝业立了头功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里,能让毛主席拍案叫绝的古代谋士,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不是《水浒传》里的吴用,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头——朱升

就是这位隐居山野的谋士,一句话点醒了朱元璋,一手托起了明朝的天下。

毛主席读《明史》时,特意在朱升的“九字箴言”下画了重重一笔,还从中提炼出了指导全党全国的战略方针。

朱升,到底是个什么来头?今天,咱们细细说道。

毛主席为何对朱升刮目相看?

毛泽东晚年,最爱研究历史。1972年,他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亲自阅读大字本《明史》,翻到《朱升传》时,眉头动了动。

这位安徽休宁的老先生,在1358年给朱元璋出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毛主席看到这行字,顿时精神一震。

他对身边人说,这九个字,分量极重。朱元璋靠它夺了天下,明朝靠它打下了江山。后来,毛主席根据朱升的箴言,提炼出了自己治国安邦的策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在毛主席眼里,朱升不是纸上谈兵的腐儒。他是一位能把战略落到血肉战争中的实干家。

毛主席对朱元璋评价极高。他认为朱元璋出身低微,却能用人不疑,善断能军,从战斗中学习,能在连年混战中脱颖而出,是“皇帝中成功的典范”,仅次于李世民。

而朱元璋能成功,毛主席指出,背后少不了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朱升。

朱升一生没打过仗,却能看清乱世格局。1358年,朱元璋打下婺源,听闻朱升大名,特地派人请他出山。

朱升见到朱元璋,只说了三句话:高筑墙,防外患;广积粮,固根基;缓称王,避祸患。

九个字,击中要害。

当时各路群雄,动辄称帝,互相攻伐。朱升看穿了这场游戏规则:谁耐得住性子,谁能熬到最后

朱元璋听进去了。他没有急着称帝,而是低调积累,慢慢蚕食敌人,最终坐稳了江山。

毛主席爱看历史,但更看重历史里的智慧。朱升的策略,穿越了六百年,成了新中国国策的雏形。

从这里开始,朱升就不再是普通谋士。他成了毛主席心中,最厉害的古代智者之一。

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头,凭九个字,搅动了两个时代的风云。

这,还只是个开场。朱升真正的厉害,还得从一场硬仗说起。

朱升这一招,真救了朱元璋的命!

1358年,江南大地狼烟四起。朱元璋虽打下了不少地盘,可四面强敌环伺。北有张士诚,东有方国珍,西有陈友谅,南有明玉珍。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朱元璋兵力有限,粮草短缺,谋士寥寥,打硬仗跟送命没区别。

就在这时,朱升登场了。

朱升提出,必须固守城池,深挖护城河,加筑城墙,强迫民兵屯田自给。用三年时间积蓄力量,同时控制长江中下游的交通要道。

朱元璋听了,压住了急于扩张的心思。他下令在应天府(今天的南京)修城池,加筑粮仓,操练民兵。每征服一地,必修高墙深壕,把防守摆在第一位。

结果三年下来,朱元璋势力大增,根基牢固,民心安定。

1363年,鄱阳湖决战爆发。陈友谅率四十万大军,从九江顺江而下。朱元璋只有二十万兵力,数量差一倍,装备落后。

危急关头,朱升再次献策。

他提出,“三段战术”:

远程用火器压制敌舰;

中距离用弓弩扰敌;

近身短兵白刃搏杀。

三线作战,一气呵成。

在鄱阳湖,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战法,指挥火船冲击陈友谅大营,弓箭手压制敌方登船,刀盾兵登上敌船肉搏。

打了整整一个月,陈友谅中流矢死。陈军溃败,朱元璋笑到了最后。

这场战役后,朱元璋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为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军事才能的巅峰。但背后铺路搭桥的,正是朱升

没有朱升的稳扎稳打,朱元璋根本熬不到决战那天。没有朱升的三段战术,朱元璋很可能命丧鄱阳湖。

毛主席读到这一段历史时,忍不住感慨:用兵之道,谋划为先。朱升的厉害,不在嘴上,而在用兵如神。

不过,真正让朱升配得上“千古第一谋士”的,还得看他如何“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朱升的智慧比神话更传奇

明朝建立后,天下大定。朱元璋高高在上,群臣争宠,功臣争位。

可朱升,却悄悄辞官归隐了。

他官至翰林学士,掌管诏令,位极人臣。却在1370年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归乡里。拒绝了封赏,谢绝了高位,回到休宁老家安度晚年。

朱元璋对他恋恋不舍,特赐祭田、金帛,并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

朱升的墓志铭上,朱元璋亲笔写下:“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短短十四字,把朱升的一生定了性。

毛主席在读到这里时,拍案称奇。因为朱升做到了两件最难的事:

第一,真正为天下计,不为自己谋。

第二,知进退,不恋权位,功成身退。

在毛主席看来,朱升的这种智慧,比神话里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谋士,更真实,也更高明。

正因为有朱升这样的人,朱元璋才能稳定天下,明朝才能延续276年。

更重要的是,朱升留下的“九字箴言”,成为后来无数政治家、军事家的座右铭。

毛主席也从中汲取了深刻的治国智慧——在国家积弱之时,必须韬光养晦,必须厚积薄发,必须稳扎稳打。

六百年时空跨越,一段九个字的箴言,两个不同的伟人,心意相通。

朱升,这位深藏功与名的谋士,默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深的一道水纹。

参考资料:

一个鲜为人知的老头,送朱元璋九个字,奠定了明朝的立国之基! .搜狐新闻.2019-12-25.

朱升帮朱元璋夺取江山,他的计谋有多厉害?.趣历史.2020-02-03.

毛泽东评朱元璋:皇帝中成功典范.凤凰网.2015-01-17.

毛泽东看《明史》最生气.新华网.2009-06-16.

毛泽东与“大字本”.人民网.2019-10-1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头功   谋士   眼中   古代   鄱阳湖   明朝   休宁   箴言   江山   功成身退   明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