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暴雷!338亿资产超99%在美国,15万股民血汗钱恐打水漂!

谁能想到A股还有这么“奇葩”的公司:99%资产远在美国,一年利润几十个亿,从底层员工到头部高管,平均年薪近两百万,本以为公司运营顺利、股东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事实却让人相当震惊。

美国资产“吃香喝辣”,国内母公司却背着二十多亿巨债,官司缠身,几乎撤市,连续十几年没给股东一分钱的分红,两家董事会,两个话事人,其他经营细节更是疑云重重,哪里都透着诡异。这家公司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多钱究竟身在何方?

钱在大洋彼岸,锅却甩在国内

新潮能源的故事,是一出现实版的“黄金乡历险记”,只不过,淘金的人在海外享福,掏钱的人却在国内等死。从2015年算起,这家公司像搬家一样,陆陆续续把超过124亿人民币投进了美国。到了2023年,这笔钱在美国已经滚成了338亿的庞大资产。这片油田就像一台印钞机。光是2022年到2025年9月,美国子公司就印出了近74亿的净利润,账上趴着超过69亿没分配的利润。

钱多得花不完?可这些钱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拦住了。墙外是流油的美国富矿,墙内是嗷嗷待哺的中国母公司和股东。自2009年起,分红?别做梦了。十五年来,国内的投资者连一根毛都没捞着。

左手撒钱发薪,右手伸手要饭

国内股东勒紧裤腰带,美国子公司那边却是一片歌舞升平,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光2023年一年,美国子公司发工资就花掉了四个多亿人民币。算下来,人均年薪高达一两百万,有数据直指175万,是当地同行平均工资的三倍还多。

这是什么神仙公司?

更神的还在后头。这家富到流油、给员工发钱眼都不眨的公司,2024年扭头就发行了7.5亿美元的高息债券。一边像赌神一样撒钱,一边像乞丐一样借钱,这财务操作,华尔街的精英看了都得沉默。监管看不下去了,问你们的工资明细拿出来看看。

公司一摊手,“员工隐私,当地法律不允许”,直接把门关上。审计机构想去查账,结果对美国子公司的检查覆盖率不到20%,核心财务数据就是个黑箱。

一出兄弟分家,演成资产乾坤大挪移

财务上是个谜,公司治理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新潮能源早就被戏称为A股的“三无公司”——没控股股东,没实际控制人,股权散得像一盘沙。董事会天天上演宫斗剧,但拨开这层乱象的迷雾,你会看到两个隐身人——湖南刘氏兄弟,刘斌和刘珂。

弟弟刘珂,2018年当过董事长,结果在一场火药味十足的股东会上被罢免,甚至闹出了“两个董事会”同时存在的奇观。这场闹剧,最后以弟弟刘珂“败走”美国收场。他去了美国子公司,哥哥刘斌则坐上了国内董事长的位子。

一出“弟终兄及”的大戏,看似尘埃落定。可这恰恰是真正好戏的开场。到了美国的刘珂,只用了区区百万人民币和万分之一的股权,就利用当地复杂的法律和公司架构,华丽转身,成了那个掌控着338亿资产的美国公司的执行董事。

哥哥在国内稳住董事会,弟弟在海外遥控印钞机。这盘棋下得真大,公司最值钱的家当,就这么被兄弟俩隔着太平洋,玩成了自家的私产。

当惊天大雷炸响,所有美梦都成了泡影

别看内部乱,新潮能源手里的美国油田,那可是实打实的肥肉。去年,内蒙古一家煤炭巨头,揣着近百亿想来抄底,拿下46%的股权。今年初,浙江金帝石油也想分一杯羹。紧接着,又一位煤老板开出近120亿的天价,要抢一半以上的股权。

资本大佬们闻着肉香就来了,眼看就要改写命运。可新潮能源自己先爆了,而且爆的是一颗能把所有人都炸飞的“惊天大雷”——它连年报都发不出来了。

这一下,所有收购戛然而止。过去三年,这家公司已经“吓退”了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一家临走前,忍无可忍,甩出了一份“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在资本市场,基本等于宣告一家公司的财务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其实雷声早就响了。监管层从2017年起就不停发函,追问美国子公司的钱为什么不回来。公司的回答永远是那几句车轱辘话:跨境调拨难、政策限制、税务问题……滴水不漏,就是不说人话。

可笑的是,一些媒体还曾把新潮能源捧为“海外并购的典范”,现在回头看,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是那些藏在背后的财务顾问和中介罢了。

雪崩的时候,谁来为那十五万片雪花负责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2025年初一篇自媒体的爆料,它彻底点燃了所有投资人的怒火。此后每一次股东大会,对审计问题的质问都被管理层打着太极挡了回去。媒体没能持续追问,监管没能果断出手,一场系统性的灾难终于酿成。

2025年5月,新潮能源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这意味着,那十五万户股东的账户,很快就要清零了。有人在疫情期间把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来,如今账户里只剩几千块钱。

绝望之下,3200多名投资者拧成一股绳,把集体诉讼的材料送到了北京金融法院,这是他们最后的自救。一个用中国股民的钱浇灌出的美国梦,最终,只在国内留下了一地鸡毛。

结语

7月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退市阴影越来越重。投资者、监管方、公司高层,都在等待一个结果。

过去几十年,公司经历了三次大转型,从纺织到地产,再到石油。每一次转身都撕裂了原有格局,每一次都让小股东的命运被重新洗牌。公司能否自救,投资人能否翻身,没人敢下定论。

资本的规则,从来没有同情分。账面上的利润再多,也改变不了小股东的无助。公司和投资人之间的对立,短时间内恐怕难有化解。未来会怎样?也许退市就是终点,也许还有奇迹。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下一个时间节点的来临。每个人都在赌一个未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血汗钱   股民   巨头   打水   资产   美国   公司   新潮   股东   子公司   能源   国内   董事会   股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