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岁后,体重多少更长寿?老农民的土办法比专家还准


村头的张大爷今年七十八,每天晌午还能扛着锄头下地。村里人都说这老头硬朗,他嘿嘿一笑,拍了拍微微发福的肚子:"咱这身子骨,全靠这二两肥膘撑着。"这话倒让卫生院的李医生直点头。老人们常念叨"有钱难买老来瘦",可现在的医学研究却说,上了年纪的老人,体重稍微超标些反而更健康。

邻村的王婶总说自家老爷子太胖,动不动就要他减肥。可上次老爷子感冒发烧,躺了三天就缓过来了。反观同村瘦骨嶙峋的李大爷,一场小病就差点要了半条命。卫生院的张医生解释,老年人的标准不能照着年轻人来。对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身体质量指数在24到27之间刚刚好。这个区间的老人往往营养储备充足,面对疾病时更有抵抗力。

种了一辈子地的孙老汉最懂这个理。他说庄稼看苗,人看膘。太瘦的秧苗经不起风吹雨打,太胖的又容易倒伏。老人和庄稼一个道理,得有点肉才能扛住事。这话糙理不糙。医学研究证实,略微超重的老人肌肉量通常保持得更好,骨质疏松、跌倒骨折的风险明显降低。

镇上的刘医生经常提醒来体检的老人,年纪大了最怕突然消瘦。很多老人刻意控制饮食,生怕得高血压高血脂,结果反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刘医生建议老年人每天保证一个鸡蛋、二两肉的摄入,既补充优质蛋白,又不会过量。

村里的养老院最近改了食谱,老人们碗里的肉片明显多了。院长说自从调整饮食后,老人们感冒次数少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住在这里的周老太乐呵呵地说:"以前闺女总嫌我胖,现在医生说我这体重正合适,终于能心安理得地多吃半碗饭了。"

社区医院的李大夫总结出一个规律:那些八九十岁还硬朗的老人,多半不是特别瘦的。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体重常年保持稳定。这说明营养摄入均衡,身体机能运转良好。对老年人来说,忽胖忽瘦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田间地头的老农们常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对老年人而言,身上那几斤多余的肉,可能就是抵抗疾病的本钱。不过医生也提醒,这个"微胖"是有讲究的,要靠健康饮食和适度活动来维持,而不是躺着不动养出来的肥肉。

看着村里那些八九十岁还在晒太阳、唠家常的老人,你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有个不算苗条但很结实的身板。这些老人的生活智慧,有时候比体检报告更能说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长寿   体重   农民   办法   专家   老人   医生   村里   老年人   老爷子   硬朗   卫生院   庄稼   老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