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举办的APEC会议刚告一段落,美财长贝森特当众在采访时破防,称可能会重新对中国加税。这边美国前脚做出“脱钩”表态,我方随后就宣布了一个大消息,155个国家准备来华开大会。
贝森特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倘若中国要继续阻挠稀土出口,美国将重新对华加征关税。贝森特无奈地表示,华盛顿不想同中国贸易脱钩,但必须去风险。
嘴上说去风险,手上却准备加税,美国现在在中美关系里,是一种典型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状态。

贝森特这番话,说白了是心虚又焦虑。美国自己在稀土、关键矿产这些领域太依赖中国,想脱也脱不动。去风险喊了这么久,替代方案进展缓慢,盟友也不靠谱。中国一旦对稀土出口卡一点,美国立刻就觉得“脖子又被掐住了”。
所以贝森特口头上说不想脱钩,实际上是——想脱,但又没准备好,只好用加税威胁来掩饰无能。
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贝森特言论时表示,对话与合作才是正道,威胁和施压是无用功。意思很明确,中国不吃威胁那一套。稀土出口管制是合理的、合法的、早就讲过的,美国要真想解决问题,就别动不动挥关税大棒。这句话既是对贝森特“威胁加税”的回应,也是一种高位下的冷处理,不情绪化,不还嘴骂人,但把话说死:谈可以,施压不行。

毛宁强调,中美当务之急是落实双方釜山会谈的成果。这其实是把球踢回美国脚下,既然领导人刚在APEC釜山会晤达成共识,你财长这边又开火,是不是自己不守规矩?这话在外交语境里是一种公开提醒与敲打。
就在贝森特“破防”之前,中美刚在吉隆坡达成阶段性经贸缓和:双方互相暂停部分关税和反制措施一年,美国暂停海事、造船业301调查,中国暂停对应反制。白宫也同步发布说明书,延长关税暂停期到2026年。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刚缓一点,美国财政部这边又硬冲上来喊加税,我外交部当然要稳住节奏:不升温、不起哄、继续用“合作与稳定”压住场。一边是焦虑,一边是定力;一边是加税威胁,一边是共识稳场。这场回合,我们稳中有赢。
在贝森特喊破喉咙的同时,中方默默筹备一件大事。商务部宣布,中方将于11月5日至10日邀请155个国家,在上海举办第八届世博会。一边是贝森特在APEC后焦躁破防、扬言“加税”“去风险”;另一边,是中国默不作声、直接用行动办大会、开市场、扩合作。这就是区别,一个在喊口号,一个在铺棋盘。中方以此对外传递,美方越想筑墙,我越开门。
需要注意的是,进博会从来不是单纯的展会,而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标志性窗口。我们邀请155国来华畅聊发展,邀请全世界进来做生意。这种以开放对冲封锁的战略,是中国外交一贯的节奏:你越制造焦虑,我越制造信心。

从经济层面看,进博会代表中国在主动扩大进口、平衡贸易,释放市场红利。从政治层面看,这是在向全球尤其是“非西方世界”传递明确信号:中国不是被孤立的那一个,而是新的中心。155个国家愿意来上海开大会,本身就是对“脱钩论”的现实反驳。
155国来华,帮中国更是帮自己。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口国”,而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以及最大的增量市场。你想卖农产品、卖汽车、卖芯片、卖化妆品,离不开中国市场,你想压低成本、保供应、控通胀,也离不开中国的制造能力和物流体系。换句话说,中国的稳定,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帮中国稳住,其实就是帮世界避震。

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很清楚,进博会是一个现实的生意机会。中国进口规模大,订单量实打实;中国市场增长快、政策确定性强。在欧美需求疲软时,中国成了他们最靠谱的买家。欧洲农产品、东南亚水果、非洲矿产、拉美粮食,都想卖到中国。所以他们不是“帮中国”,而是在为自己找出口。
在美国高喊“去风险”、甚至连盟友都开始吃亏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做生意,能赚到钱。和美国“去风险”,只能冒风险。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