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第5期“AIGC产品赋能擂台赛”在京激烈进行。这场聚焦出版流程的AI工具比拼,吸引了行业众多关注——出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数传集团依托AI编辑工作室,与出版社编辑使用其他AI产品正面交锋,究竟谁更胜一筹?
第5期“AIGC产品赋能擂台赛”现场
1
现场直击:数传AI编辑工作室全面领跑
赛事邀请北京出版集团、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编辑组成外部团队,使用其他AI工具参赛;数传员工组成内部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AI编辑工作室应战。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资深编辑担任出题方与裁判,确保赛事专业性与公正性。
此次擂台赛聚焦出版流程核心环节,设置五大挑战项目:图书选题策划、写作、稿件审校、插图绘制、有声书音频制作。两支队伍围绕各环节展开“AI工具+人工”的同场竞技,全面检验专业AI工具与其他AI工具在出版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经过3小时的紧张比拼,备受期待的比赛结果终于尘埃落定。
化工社裁判现场打分
(1)AI选题策划
为考验选手的图书选题策划能力,出题人要求以《未来生活:AI与碳中和如何重塑我们的日常》为题撰写大众科普类图书选题报告,并兼顾青少年读者。
数传选手谷莹薇借助AI编辑工作室中的“AI选题策划编辑”,仅用41分钟便交出一份82分的高分答卷。
担任裁判的化工社赵媛媛这样评价:第一名的选题报告定位精准,出版价值和基础收益的成本测算较为合理,市场趋势分析兼具数据支撑与前瞻性,竞品差异化策略更是切中行业痛点。
来自北京出版集团北教小雨公司的编辑姜珊,使用开卷数据,耗时71分钟,以60分排名第三。来自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编辑曹玮,凭借工作经验手动收集数据,耗时80分钟,以43分排名第五。
相比之下,“AI选题策划编辑”在得分和用时上均表现优异。
选题策划第一名 选题报告节选
(2)AI写作
在写作能力比拼中,化工社汪元元出题,要求以“智能科学”为方向,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作品。
数传选手陈忠洁使用AI编辑工作室中的“AI作者”,用时52分钟,以80分的高分拔得头筹。来自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编辑王洋,使用其他AI工具,用时48分钟,以57分排名第三。
第一名的优势非常突出:文章从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等内容逐一展开,结合工业、医疗、家庭领域的现实应用,把感知、控制技术等硬核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让小学生也能轻松理解。更难得的是,结构清晰、格式规范,字词精准、语言流畅、描写生动有趣,仿佛出自资深科普作家之手,毫无AI感。
在用时略长的情况下,“AI作者”仍以23分的优势远超外部选手。
写作第一名 作品节选
(3)AI审校
最令人期待的当属审校环节:面对覆盖理科教辅、科技、社科、文学和少儿5个品类图书共计版面字数约22万字的稿件,数传选手张鹏使用AI编辑工作室中的“AI审校团队”,以30.26%的平均检出率(计算公式为:检出率=工具改对的数量/书稿中实际错误数量)夺得断层式第一,分别是其他校对软件的2.26倍、4.94倍、4.99倍,且用时仅8分钟!
除此之外,“AI审校团队”单品类最高检出率为文学类36.02%,是其他校对软件的3.31倍。
这意味着,“AI审校团队”不仅能快速筛查错误,还能精准适配不同品类稿件,为出版质量筑牢智能防线。
审校第一名 审校结果节选
(4)AI画师
当《芯片诞生记:从电子管老古董到AI芯片的脑洞进化史》的插画任务下达,数传选手周茹与AI编辑工作室中的“AI画师”携手共创,以92.8分获胜。
作品科技氛围感浓厚,精准传达出“芯片进化史中研发的重要作用”这一画面语言,兼具艺术性和科普性,高度契合青少年的视觉期待。
对比第四名,来自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胡东辉使用其他AI工具耗时83分钟的创作,周茹的作品虽然在质量得分上仅高出0.5分,但在用时得分上,以48分钟遥遥领先,展现出“AI画师”高效的创作能力,赢得了化工社王晓宇的认可。
插画绘制第一名 插画作品
(5)AI有声书
用多段英文材料制作面向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有声书环节,数传选手陈锐露使用AI编辑工作室中的“AI数字创作编辑”,用时56分钟,以98分排名第一。
化工社张展评价:音频分段清晰、语速适中、停顿与重读精准,听觉体验连贯流畅。
值得注意的是,选手们的成绩差距并不悬殊:
第二名是数传选手覃慧琼,用时72分钟,总分97.5;
第三名同样是数传选手丛玉晴,用时56分钟,总分97.0;
第四名是北京出版集团北教小雨公司姜巍,用时72分钟,总分92.5。
但对于音频制作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项目来说,“AI数字创作编辑”的胜利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语言理解与情感表达上的突破。
2
以赛代练:擂台赛背后的产品进化密码
自2024年12月启动首场赛事以来,数传集团已连续举办5期“AIGC产品赋能擂台赛”,形成每月一届的常态化比赛机制。每期比赛会根据出版行业的实际需求出题,比如本期聚焦青少年科普市场趋势,为AI工具在出版场景中的应用提供精准校验。在这场持续半年的“技术练兵”中,AI编辑工作室实现了优化升级。
人机协作模式迭代
通过外部选手使用其他AI工具、内部选手使用数传AI工具的“同题PK”,这种直面行业竞品的实战较量,促使产品团队不断优化人机分工,加快实现“AI编辑工作室自动处理80%的重复性工作,编辑主导20%的创意决策”的协作模式,让技术真正成为放大编辑专业能力的“加速器”。
数据反哺技术升级
通过5期比赛积累的数万条操作数据,数传AI模型得到了精准成长。在审校环节,通过学习真实稿件中的错误样本,检出率较首期有了显著提升;在内容创作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优化语言风格,让生成的文本更接近真人撰写;图片、音频等内容的生成效率和质量也有所提高。这正是实践数据驱动技术进步的成果。
实时响应出版需求
通过出版社编辑的真实测评与裁判的专业洞察,发现产品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例如,针对本期审校环节暴露的“偏重大众和社科类,对市场更大的科技类图书审校功能不足”问题,技术团队将展开专项研发,重点增加专业知识类错误核查功能,同时明确在学术不端审核、知识核查、引文核对、数据计算等审校功能的突破方向。针对化工社相关老师提出的“AI有声书制作对使用者操作水平有要求”的担忧,技术团队将优化AI配音的模式化输出,增加固定参数调节等功能,以降低操作门槛、减轻使用压力。这种“以赛促研”的机制,让产品始终贴合出版行业的实际需求。
从“人机协作提效”到“数据驱动智能升级”,数传集团通过擂台赛打造“实战检验—问题捕捉—技术改进”的良性循环。每一次比赛,都让AI编辑工作室更懂出版。
此次擂台赛的胜利,再次印证了AI编辑工作室的“人机协同”标杆地位。
更适配出版场景:和其他AI工具相比,其内置了出版专用语料库与编校规则库,能够精准满足各类出版物的制作需求。无论是写作风格的选定,还是稿件审校的错误筛查,均展现出对出版流程的深度理解与专业把控。
兼具质量与效率: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制作效率。例如,1分钟生成写作大纲、2分钟产出16张高质量插画、5分钟完成预审报告,以“又快又好”的表现,成为出版行业“人机协同”的典范。
一站式专业服务:整合选题策划、图文创作、音视频制作等多个功能,系统性优势远超单一功能的其他AI工具,为编辑提供覆盖出版核心环节的智能支持。
擂台赛展现了AI与人工的完美融合,也让我们明白:AI不会取代编辑,而是会成为编辑的“超级大脑”。
第5期“AIGC产品赋能擂台赛”现场
3
欢迎踢馆:下一个擂台等你来挑战!
如果你从事出版工作,对正在使用的AI工具充满信心,欢迎报名加入“AIGC产品赋能擂台赛”。
数传集团将提供专业裁判、真实赛题、公平赛制。
下一场比赛,数传AI编辑工作室已备好擂台,等你来挑战!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