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陵墓中的传世珍宝及其被盗后的去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唏嘘的文物浩劫之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清末皇室的奢靡,更暴露了军阀混战时代的混乱与贪婪。
一、慈禧陵墓的奢华与珍宝规模
慈禧陵墓(菩陀峪定东陵)是清东陵中最奢华的陵寝,其陪葬品之丰堪称“世界之冠”。根据李莲英及其侄子所著《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棺内随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棺内铺陈:
底层铺金丝宝珠锦褥,镶嵌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其上再铺绣荷花丝褥,缀珍珠2400粒。
慈禧尸身覆盖织金陀罗尼经被,以明黄缎捻金织成,含2.5万字经文,缀820粒珍珠;其上另覆6000粒珍珠的被子。
2. 穿戴与随身宝物:
头戴镶满珍珠宝石的凤冠,冠顶一颗珍珠重达4两(约200克),价值超千万两白银;口含夜明珠(可分开为两块,合拢时透绿光,夜间百步内可见发丝)。
颈挂三串朝珠(两串珍珠、一串红宝石),身着金丝礼服,手执玉莲花,足蹬缀珠朝靴。
3. 陪葬奇珍:
九玲珑白玉宝塔、翡翠西瓜(4个,价值600万两)、翡翠白菜、玉藕、珊瑚树、金玉佛像等。
棺内空隙处另倒入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宝石、祖母绿,仅此“填空”珠宝即值223万两。
夜明珠
翡翠白菜
翡翠西瓜
红珊瑚树
玉藕
乾隆御制琉璃瓶
玉石莲花
二、孙殿英盗墓过程:暴力破坏与劫掠细节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以“剿匪”和“军事演习”为名封锁清东陵,实施盗掘。其过程充满暴力与野蛮,具体步骤如下:
1. 封锁与伪装:
孙殿英部以演习为由驱散守陵人,并征调30辆骡马车用于运输赃物。同时散布“地雷演习”谣言,迫使百姓远离陵区。
2. 寻找地宫入口:
士兵最初盲目挖掘无果,后威逼曾参与建陵的老石匠张石匠,得知地宫入口位于明楼后的“金刚墙”下。因墙体坚固,孙部动用炸药炸开缺口。
3. 洗劫慈禧棺椁:
地宫开启后,士兵劈开慈禧的金丝楠木棺,发现尸身未腐(因夜明珠防腐作用)。为抢夺口中夜明珠,士兵以刺刀划破慈禧脸部并敲碎牙齿,致其遗体遭严重损毁。
棺内珍宝被劫掠一空,包括凤冠、经被上的珍珠、翡翠西瓜等。乾隆裕陵亦遭同样命运,九龙宝剑、朝珠等被掠走。
4. 运输与掩盖:
盗墓持续7日,劫得珍宝装满了30余辆大车。孙殿英事后嫁祸土匪,但部分士兵私藏赃物倒卖,最终东窗事发。
三、珍宝的流向:行贿、变卖与流失海外
盗墓案曝光后,孙殿英为逃脱惩罚,将大量珍宝用于贿赂权贵:
1. 高层行贿:
夜明珠:赠予宋美龄,据传被镶嵌于鞋饰。
翡翠西瓜:送予宋子文。
九龙宝剑:赠戴笠,后辗转落入马汉三、川岛芳子之手,最终随戴笠空难失踪。
翡翠白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疑为慈禧陪葬品。
其他珍宝如金佛、玉藕等,分送孔祥熙、阎锡山等人。
2. 士兵私分与倒卖:
普通士兵抢掠散碎珍珠、宝石,如逃兵张岐厚在天津变卖10颗珍珠获1200银元,剩余36颗被捕时查获。
部分珍宝经古玩商黄百川等人销赃,流入北平、上海、天津等地,甚至走私至海外(如法国)。
3. 劫后遗存:
1979年清理地宫时,发现被弃的陀罗尼经被、残存珍珠等少量文物。乾隆裕陵出土金器、玉器等劫余物品,现藏于博物馆。
四、案件结局与历史影响
尽管溥仪及清遗老强烈抗议,孙殿英却凭借贿赂逃脱法律制裁,反被国民政府重用,直至1947年被解放军俘虏,病死于战犯管理所。此案暴露了民国初期的腐败与法治缺失,更导致大量文物流失,至今未完全追回。
慈禧陵墓的浩劫不仅是文物之殇,更是时代之耻。其珍宝的散佚轨迹,映射了近代中国动荡中的权力游戏与文化劫难。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