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到“智理” 数字技术赋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跨越式升级

兰州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责任体系,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运用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大幅提升信息发布、接受、响应、反馈的应对能力和监管体系,目前已建成535套6项空气污染物微观站点以及20套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点,实现市区村(社区)以及远郊区县乡镇常态监测全覆盖。

走进甘肃省兰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屏幕上清晰展示PM2.5、PM10、SO?、NO?、CO、O?等6项空气污染物的指标数据,以每小时更新1次的频率实时反映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这些由分布在各点位的535套空气污染物微观站点和20套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点生成的监测数据,具有响应度高、灵敏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如果发现高数值,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借助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及手机客户端APP,迅速将实时监测数据传递给基层网格员,督促属地网格开展环境隐患排查,能很快解决问题,确保在大气污染防治末端实现有效地管控治理,推动基层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和精细化。

“我们应用环境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结合国、省控标准站数据,通过分析重点污染物污染分布地图、传播过程、高值变化及影响分析及变化规律等,构建污染物传播过程实时演化与污染源追踪数学模型,精准发现污染源并及时消除,重点时段强化分析扬尘传输影响、夏季臭氧传输途径等各类特征污染源,可为管理部门针对性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干部王开翔说。

自今年启动环境监控平台建设以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整合生态环境部重点排污单位基础数据库与自动监控系统、动态管控系统及智能用电管控系统,形成“监测-传输-预警-执法”一体化闭环,目前已有145家企业的345个监控点位纳入在线监管,共计安装了432套自动监测设备,对企业排放口实施全天候数据监控,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智慧生态监管网络,推动环境治理实现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查”到“主动管”的跨越式升级。

“依托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全链条技术体系,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实时调阅分析在线数据,发现异常数据立即反馈推送至辖区执法部门。通过‘数据异常-属地转办-现场核查’模式,精准锁定问题源头,非现场监管占比显著提升,大幅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污染源监控科副科长杨颖说。

为协同推进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兰州市生态环境系统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污染源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兰州蓝”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数145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率80.1%,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1、同比下降0.27、同比改善5.6%。(魏宁 邹戟羽)

(来源:中国兰州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兰州市   大气污染   数字   技术   污染物   污染源   数据   网格   兰州   生态环境   环境   空气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