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菏泽市抗日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件未缝领口的长衫,它的主人是菏泽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的何健之。何健之有着怎样的革命经历?这件长衫为何没有缝领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菏泽市抗日纪念馆,采访了相关知情人,了解了何健之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事迹。
一件未缝领口的长衫
“当年,这件长衫的领口还没缝上,表哥何健之还没来得及试穿,就牺牲在抗日战场上。”9月6日,年逾八旬的原菏泽粮食学校退休干部武建老人,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在菏泽市抗日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件黑色的长衫,它的主人便是何健之。引人注意的是,长衫的衣领并未完全缝合。许多观众在瞻仰时面露疑惑,直到武建给出解释:“这是我母亲为何健之赶制的衣服,没想到成了他唯一的遗物。”
根据史料和武建的回忆,何健之1918年生于菏泽城区水洼街一个名门望族,自幼聪慧好学。在菏泽南华小学、省立六中读书期间,他就在中共曹州支部、共青团鲁西南特支的培养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35年,他参加“一二・九”运动,并于同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5月,何健之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回到菏泽,联络从北京、天津回乡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宋心田、牛保印、卢谓等人,于当年8月正式成立民先队,并创办队刊《永生》,由何健之担任主编。《永生》月刊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策划“华北五省自治”的阴谋,在国难之际为各界爱国人士指明了方向。
秘密筹建革命组织
“表哥投身革命,深受家庭环境影响。”武建回忆,“舅父何庆海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家境殷实。表哥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深知民族大义。”
相关史料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后,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何健之联络从济南、兖州、济宁返乡的共产党员汲培显、朱先舟、杨海鹏、杨培要等人,并与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后称鲁西七地委)书记梁仞仟取得联系,筹备建立中共菏泽县委。
1938年10月,中共菏泽县委成立,何健之任宣传部长,先后在菏泽城内和西北乡间发展党员50余人。
何健之最初从亲戚中发展党员,先后将大姑父王振堂、二姑父武斌文发展为党员。王振堂住在解元集,家有数百亩地和粉坊,既便于掩护革命活动,也能提供经济支持。
据解元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资料记载,何健之当时化名“李健”,以帮助料理家务为名住在大姑家,教孩子读书,暗中开展地下抗日活动。村中一位老人回忆:“何健之常穿长衫,待人亲切,大家都知道他是‘城里来的’,常教孩子们认字。”
“我父亲武斌文是何健之的二姑父,受过良好文化教育,懂日文。入党后,他直接打入日伪控制的‘新民会’开展地下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武建说。
谈及何健之的革命工作,武建动情地说:“表哥作为晚辈,成了两位姑父革命道路的领路人。亲戚关系由此转变为革命同志关系,何健之也成为他们的直接领导人。”
首任南华县委书记,在日军扫荡中壮烈牺牲
1939年7月,中共菏泽县委机关转移至西北圈头村一带,对外称“抗日救国会”,在乡村组建农、青、妇等抗日团体,秘密发展党员,举办训练班,由何健之编写教材。
1940年5月,县委领导的地下武装公开称为“鲁西第七游击队”,何健之任菏泽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带领县委机关和武装活动于东明、菏泽交界的黄河滩区,护送干部、保护群众,屡次在危险环境中完成任务。
1941年春,菏泽西北部中共组织划归鲁西南地委领导,改称中共菏泽县第二工委,武装改为菏泽县第二游击大队,何健之改任工委书记兼大队政委。
1942年秋,冀鲁豫区党委、军区决定开辟菏泽西北至东明东北地区,建立南华县,将菏泽县第二工委改为中共南华县委,何健之任县委书记。
武建回忆,当时何健之在外线开展武装斗争;王振堂家成为秘密联络站;武斌文在日伪内线进行隐蔽斗争。三个家庭构建的战斗单元,成为鲁西南抗战中的一段传奇。“满门忠烈,举家革命”是何健之所在大家庭永远的光荣和真实写照。
1942年9月,何健之带领县委机关和县大队随主力北上途中,接到区党委通知,要他前往冀鲁豫区党委党训班学习。
当年9月27日,何健之到黄河以北的观城洪庙冀鲁豫区党委驻地报到后不久,遭遇日军万余人对区党委驻地发动大扫荡。“九・二七”大扫荡是日军侵华后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最惨烈的大扫荡之一。何健之在反扫荡作战中与敌奋勇拼搏,最终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青春碧血洒热土,他是菏泽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菏泽唯一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县委书记。
“我出生在舅舅何庆海家,日寇侵占菏泽期间,我们和舅舅一家同住,两个小家庭合成一个大家庭。表哥在外线作战,我父亲在内线做瓦解敌伪和情报工作,我母亲操持家务。表哥牺牲前,母亲为他缝制了这件长衫,领口还没缝完,就传来了他牺牲的消息。”武建回忆,“这件长衫一直保存在我们家,直到前几年被菏泽市抗日纪念馆收藏。”
“我和表哥年龄相差很多,我自幼就是听着他的英勇事迹长大的。直到现在,每次听到他的故事,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武建动情地说。
80多年过去了,这件未缝领口的长衫,依然向后人诉说着何健之及其家庭的革命往事,激励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