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藏着哪些文明密码?

“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八字铭文,源自西周青铜器何尊。它不仅是目前已知“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记载,也是距今3000多年前周朝统治者的政治宣言。“宅兹中国”意味着什么?周朝如何对辽阔疆域与复杂族群进行有效治理?

7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寻周记》第三集《铭史青铜》,从考古最新发现与青铜器铭文等出发,揭示周王朝的制度构建密码。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

△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史记》记载,周初武王分封诸侯,以宗亲功臣镇守四方,开国功臣召公被封于燕。1975年出土的堇鼎、伯矩鬲等佐证北京琉璃河遗址即周诸侯国燕都所在;1986年出土的克罍与克盉显示第一代燕侯为克;2021年出土的作册奂卣铭文“太保墉燕”,更是直接证明召公曾在此建城。2024年,考古队新发现了外城与一处平民墓地,结合随葬品与DNA分析,重建了殷遗民在分封国的世系图谱。琉璃河遗址的一系列最新考古发现,不仅实证周朝分封制的存在,更揭示出分封制下族群融合与地方治理的真实图景。

△琉璃河遗址 外城壕剖面

△首都博物馆藏 克罍克盉

△琉璃河遗址出土的作册奂卣

周朝分封的诸侯,并不止于史书所载,在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个未见诸记载的戎狄国家“霸”。墓中出土的霸伯簋的铭文,不仅记录了这个戎狄部族受周王命册封,还记录了他们与燕侯家族通婚,表明他们已被纳入西周宗法制结构之中。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

△临汾博物馆藏霸伯簋

△临汾博物馆藏 鸟形盉

△山西考古博物馆藏 燕侯旨卣

△青铜器燕侯旨卣上的铭文

西周时,从猃狁到淮夷,边境战事不断。山西出土的晋侯苏钟的铭文,就详细记录了一次奉周王之命征讨东夷的过程。综合众多青铜器铭文可知,从“殷八师”“西六师”到诸侯编制,西周已建立起一套有组织、可调度的军事体系。

△上海博物馆藏 晋侯苏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禹鼎

土地管理制度是国家结构的根基之一。青铜旟鼎铭文记载了周朝王后赐地、收回并再行分封的过程,裘卫四器则描述了贵族之间以田地交换器物的制度实践。这些青铜铭文记录的正是西周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实际贯彻执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旟鼎

△青铜器旟鼎上的铭文

出土于陕西眉县杨家村的逨盘,有长达372字的铭文,记录了周王世系与单氏家族族谱,还可窥见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秩序——在西周,君主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族的族长;诸侯既是臣子,也是血脉亲族。“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已成为国家凝聚力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石。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逨盘

△青铜器逨盘上的铭文

从何尊到作册奂卣,从晋侯苏钟到逨盘……分封、征战、宗法、土地、婚姻与血缘,3000多年前周朝的制度密码,就隐含在众多的青铜器里。

7月22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寻古中国·寻周记》第三集《铭史青铜》,带您走进西周的青铜世界,寻觅铭文里的文明密码。

来源: 央视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历史   青铜器   密码   文明   铭文   西周   博物   周朝   中国   宝鸡   翼城   山西   宗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