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60岁没有这五种不良习惯,基本可以活到93岁!希望你一个也没占

很多人一过60岁,就觉得自己该服老了,觉得身体衰退是自然规律,也就不太愿意再对生活方式做出什么改变。但说实话,衰老是肯定的,但怎么老、老得快不快,其实和自己有没有管住一些坏习惯,关系真的很大。

国内外不少研究都发现,那些到了60岁后还能保持基础代谢比较平稳、身体状态良好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那些常见却“毁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有医生甚至直接说,只要60岁以前没沾上那几样老毛病,坚持得住,活到93岁也不是天方夜谭。

首先要说的就是抽烟这个习惯。

这个实在是太常见了,尤其是老一辈人,很多都是从年轻时候抽到老。

但长期吸烟对心肺系统的损害,在60岁之后会迅速显现出来。

肺部功能本来随着年龄就是往下走的,到了60岁左右肺活量已经只剩下年轻时的一半,如果再加上长期吸烟造成的支气管慢性炎症、肺泡弹性降低,很容易发展成慢阻肺、肺气肿、甚至肺癌。

一项数据指出,长期吸烟者发展成慢阻肺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近五倍,而慢阻肺这种病一旦形成是不可逆的。

更别说吸烟还会让动脉血管变硬、血压上升、增加中风的概率。

有不少人活不到七十,不是因为别的,就是肺子撑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吸烟还容易影响免疫系统,让身体对炎症、感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

所以在临床上,很多医生看到六十几岁还能坚持每天抽两包烟的人,心里都知道这身体肯定是在偷偷加速“熄火”。

再说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的问题,就是长期缺乏运动。

这个毛病可能比抽烟还难改,因为很多人不觉得自己“不动”有什么问题。

但真相是,一旦步入老年,肌肉每年都在自然流失。

如果不运动,肌肉就会加速萎缩,特别是大腿和核心肌群的力量越来越差,走路一拐一拐的、站起身费劲、爬楼梯气喘吁吁,最后发展成老年人常见的“肌少症”。

而肌少症不只是行动缓慢那么简单,它会让跌倒风险上升,摔一次可能就是骨折、卧床、住院,后面一连串的并发症就来了。

更严重的是,运动还直接影响着血糖、血脂、血压这些代谢指标。

长期不动的人,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脂肪堆积速度加快,内脏脂肪飙升,然后就是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排着队来了。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指出,老年人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患代谢性疾病的比例是足量运动者的1.8倍。

所以,哪怕是散步、做做拉伸、下楼走几圈,也比整天坐着强。

还有一个毛病,说起来好像和健康无关,但影响比很多人以为的还大,那就是长期焦虑和情绪压抑。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习惯什么都憋着,家里事、孩子事、身体事都藏在心里不说,白天装得若无其事,晚上睡不着觉,心跳快、出汗多、总感觉有事要发生。

这种状态如果长期存在,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处在亢奋状态,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压力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影响睡眠、食欲、内分泌,甚至可能直接诱发高血压、心梗、脑卒中。

很多人以为“心病不是病”,其实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压制力不比病毒差。

2023年的一项数据表明,情绪长期抑郁的老年人,十年内患重大慢病的概率比情绪积极人群高出47%。

所以我们说“活得轻松的人活得久”不是讲道理,是有临床依据的。

再一个就是饮食过咸。

别以为这是小事。

其实这个毛病非常普遍,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重口味的家庭,从小吃惯了咸菜、腌制品、酱料、重盐炒菜,到老了还改不了。

长期摄入过量钠盐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老年人因为肾功能下降,本来就代谢钠的能力减弱,如果饮食中再不控制钠盐,血压可能会悄悄飙升而自己浑然不觉。

高血压又是中风、心衰、动脉硬化等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导火索。

所以对于已经60岁以后的人,钠的每日摄入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换句话说就是:饭尽量清淡、少盐少酱油、腌制品能不吃就不吃、尽量不碰重口味火锅烧烤。

最后一个问题,说出来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中招,但其实挺多人都有,那就是长期作息混乱。

有些人退休后白天睡觉晚上看电视打牌、有些人半夜还在玩手机、有些人虽然晚上睡觉但白天又老打盹,昼夜节律完全乱了。

问题是,人的身体有一套“生物钟”,它不是瞎设定的,而是跟着身体各个器官的运转节奏来的。

晚上十一点以后是肝脏解毒、胃肠蠕动减慢、大脑清理垃圾的黄金时间段,如果长期熬夜,身体的修复功能会下降得非常快。

更严重的是,研究发现,长期昼夜颠倒的老年人罹患认知障碍、记忆力衰退、情绪失调的概率是规律作息者的2.6倍。

所以别以为“反正没上班了睡晚点也没事”,其实身体不是你退休了也跟着你偷懒。

所以说到底,到了60岁,健康这件事已经不是靠医院解决的,而是靠自己过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养出来的。

把这几样老毛病控制住,坚持个几年,不但能防住那些慢性病的恶化,整体的生活质量也能维持在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

人在年纪大了以后,讲的不是多吃点啥、用点什么保健品,而是能不能在吃、动、睡、情绪这些基本点上,做到稳定、规律、不折腾。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才有人能到93岁还能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晨练,饭量稳定、身体灵活、头脑清晰。

在笔者看来,长寿从来都不是幸运砸中的,而是生活方式一步步“”出来的。

身体没有奇迹,只有你做没做到。

很多人花大价钱找医生想长寿秘诀,其实答案早就在日常生活里,只不过有人信了,有人没信罢了。

你说是不是?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养生   不良   习惯   身体   老年人   钠盐   情绪   生活方式   血压   状态   长寿   概率   吸烟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