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两区”建设五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怀柔区专场上,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发展改革与政策研究处处长李建军发布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成效。自“两区”建设以来,怀柔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成效显著。29个科技设施进入科研状态,科研人员总量达2.6万人,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86项。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发展改革与政策研究处处长李建军发布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成效。
29个科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
怀柔科学城以重大科技设施建设为基础,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科研服务载体,累计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29个已进入科研状态,其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16个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开放设施累计提供机时超151万小时,服务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超1000余家次。“十四五”时期新布局的8个项目加快建设,“十五五”期间25项储备项目已启动前瞻谋划。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在科研机构与平台集聚方面,怀柔科学城成功吸引一批顶尖科研机构与平台落地,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效应,国际化、高水平研发特色显著。怀柔实验室聚焦能源领域科研攻关,已集聚科研人员1400余名,累计发布6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在怀院所数量达21家。3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外籍科研人员占比40%;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入选2024年国际新兴化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干细胞数据国际标准。
在怀科研人员达2.6万人
借助“两区”政策中人才出入境、停居留便利化等举措,怀柔科学城成为全球高端人才与创新成果的重要“引力场”。累计吸引33位诺奖级得主来怀开展学术交流,集聚高被引科学家39名、两院院士86名、国家青年科学人才316名、外籍人才712名,在怀科研人员总量达2.6万人。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9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8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5篇,科学城创新主体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6项。
开往春天的列车——怀密线。
为服务“两区”吸引国际人才与机构的需求,怀柔科学城从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维度发力,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增加京沈高铁、怀密线、通密线等轨道线路班次,京密高速三期即将开工建设。加快雁栖小镇、雁栖国际社区等高品质社区建设,累计建成各类房源近3万套。教育、医疗配套品质显著提升,城市客厅、创新小镇等区域节点形成体系化配套网络。
累计转化项目187个
目前,科学城已汇聚共性技术、概念验证等创新平台46个,引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科技服务机构120余家,培养技术经理人1000余名,累计转化项目187个。其中,怀柔实验室与科学城公司以“独占许可+作价入股”模式运营的灵活燃煤发电项目,入选北京市首批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仪器传感器、生命科学等重点产业培育实现多点突破。
怀柔科学城以高端科技活动为纽带,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百余场,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中关村论坛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学会议先后落地,牵头发起国际子午圈、“数字生命”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怀柔公众号】
记 者:喻如妍
摄 影:胡乃之
编 辑:匡智臻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