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同样是滑动朋友圈,有的手机画面丝滑如流水,有的却总带着细微卡顿?刷短视频时,别人的手机人物动作连贯自然,你的却偶尔出现残影?这背后,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参数 —— 手机刷新率。
一、先搞懂:屏幕刷新率到底是啥?
其实它就像咱们日常 “翻书”—— 你手里捧着一本漫画,每秒翻几页,眼睛就能看到连续的画面;屏幕刷新率,说的就是屏幕每秒刷新画面的次数,单位是 “赫兹(Hz)”,这个数字越高,画面更新就越快。
打个比方:60Hz 的屏幕,相当于每秒给你 “翻 60 页” 画面,每一页就是一帧静态图像;而 120Hz 的屏幕,每秒能 “翻 120 页”,画面衔接得更紧密。这也是为啥用高刷新率手机时,你会觉得屏幕特别 “丝滑”:手指滑动朋友圈、刷短视频时,画面能紧紧跟上手指速度,不会有那种 “慢半拍” 的卡顿感,更不会出现模糊的拖影。
再举个生活里的场景:用 60Hz 手机玩《王者荣耀》,当你快速拖动视角看地图时,会隐约觉得画面 “晃”,边缘还有点模糊;换成 120Hz 手机再玩,视角拖动时画面清晰又流畅,技能释放的瞬间也更跟手,就像从 “看慢动作” 变成了 “看实时画面”,体验差距特别明显。
二、发展历程:从 “够用就行” 到 “越用越爽”
手机屏幕刷新率的升级,其实是跟着咱们的使用需求一步步走的,梳理下来大致能分成 4 个阶段,每一步都对应着咱们用手机的新需求:
1. 早期:60Hz 是 “绝对标配”(2017 年以前)
在智能手机刚普及的那几年,不管是早期的 iPhone 4、三星 Galaxy S 系列,还是国产的小米 2、华为 Mate 7,屏幕刷新率基本都是 60Hz。为啥大家都不做更高的?因为那时候咱们用手机,主要就是打电话、发短信、看网页、聊 QQ,最多再玩个《愤怒的小鸟》这类简单游戏。60Hz 的刷新速度,完全能满足这些操作 —— 就像看一本文字书,每秒翻 60 页已经足够快,根本不会觉得卡。
而且那时候手机电池容量普遍只有 2000-3000mAh,续航本身就紧张,60Hz 对电量的消耗比较低,厂商也没必要花成本做高刷屏,“够用、省电” 就是当时的主流思路。
2. 突破:90Hz 成 “中端机敲门砖”(2018-2019 年)
从 2018 年开始,情况变了: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火了,大家每天刷视频的时间越来越长;《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类手游也成了 “国民游戏”,对屏幕流畅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候大家发现,60Hz 屏幕不够用了 —— 刷视频快速滑动时,画面衔接有 “断层感”;玩游戏拖动视角,人物移动会有轻微拖影,操作总觉得 “慢一步”。
就在这时候,一加、realme 等品牌率先 “破局”:2018 年一加推出的一加 6T 迈凯伦版,首次把 90Hz 刷新率屏幕用到了中端机上。90Hz 比 60Hz 每秒多刷新 30 帧画面,滑动屏幕时的 “丝滑感” 一下子就出来了 —— 刷朋友圈时,文字和图片像 “流水” 一样划过屏幕;玩《王者荣耀》时,技能特效和人物移动更清晰,操作响应也更快。这种直观的体验升级,让 90Hz 成了中端手机的 “核心卖点”,买手机时大家开始问:“这手机是 90Hz 屏吗?”
3. 普及:120Hz 成 “全民标配”(2020-2022 年)
看到 90Hz 这么受欢迎,各大厂商很快就把目标瞄准了更高的 120Hz。2020 年之后,不管是千元机(比如红米 K30 系列、realme Q 系列),还是旗舰机(比如华为 Mate 40 系列、iPhone 13 Pro 系列),几乎都把 120Hz 屏幕当成了 “标配”。
120Hz 每秒能刷新 120 帧画面,比 90Hz 又快了三分之一,体验再上一个台阶:玩《原神》时,角色在地图上奔跑,草地、树木的细节不会因为快速移动而模糊;刷长视频时,上下滑动进度条,画面切换没有丝毫卡顿;甚至看电子书翻页时,都能感觉到 “一页接一页” 的流畅,没有半点延迟。这时候大家已经形成了 “高刷屏 = 好体验” 的共识,买手机时如果屏幕不是 120Hz,很多人都会觉得 “不够用”,120Hz 也成了手机市场的 “基本门槛”。
4. 现在:120Hz+“自适应刷新”,流畅和省电两手抓
虽然 120Hz 很流畅,但问题也很明显:一直开着 120Hz,手机耗电会更快。比如你看静态的电子书、聊微信文字消息时,屏幕内容基本不动,根本不需要 120Hz 这么快的刷新率,一直开着就是 “浪费电”—— 就像你看字典时,明明可以慢慢翻,却非要快速翻,白白消耗力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商们推出了 “自适应刷新率” 技术:苹果叫 ProMotion,安卓阵营常用的是 LTPO 技术。简单说,就是屏幕能 “根据使用场景智能调节” 刷新率:你刷视频、玩游戏时,自动拉满到 120Hz,保证流畅;看电子书、聊微信、看静态图片时,自动降到 60Hz、30Hz 甚至 1Hz(比如 iPhone 的息屏显示),最大限度节省电量。
现在的旗舰机,比如 iPhone 15 Pro、小米 14、华为 Mate 60 Pro,基本都标配 “120Hz + 自适应刷新”,既让大家享受到了高刷屏的丝滑,又不用为续航焦虑,这也成了高端手机的 “标配体验”。
三、最后总结:刷新率为啥越来越高?
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 ——“跟着用户需求走”:早期大家用手机 “能打电话、看网页就行”,60Hz 足够满足需求;后来短视频、手游兴起,大家需要更流畅的画面,90Hz、120Hz 就成了新需求;再后来大家又想 “既要流畅,又要省电”,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就应运而生。未来可能还会有 144Hz、165Hz 的更高刷新率屏幕,但对手机来说,120Hz + 自适应刷新已经能满足 99% 用户的日常需求 —— 毕竟刷新率不是越高越好,“够用、流畅、省电” 的平衡才是关键。接下来厂商的重点,可能不是追求 “更高的数字”,而是让自适应刷新更智能(比如更快识别使用场景)、更省电,让大家用手机时 “既丝滑又安心”。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