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陆氏针灸疗法亮相,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首席教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名誉所长吴焕淦教授带领团队,为现场观众科普针灸知识,并演示双手爪切进针、温针灸、太乙灸等陆氏针灸疗法和海派灸法特色手法,让观众们感受陆氏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
据悉,陆氏针灸疗法,产生于清末民初,是以陆瘦燕为代表的陆氏针灸流派的针灸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的总结,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焕淦表示,陆氏针灸的一些特色疗法和理念,对现代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失眠以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应用陆氏针灸疗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另外,伏针、伏灸也是陆氏针灸的特色之一,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以及体质虚寒的人群,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据悉,岳阳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为国家级和上海市陆氏针灸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单位。通过成立上海市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研究中心,建立陆氏针灸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室、陆氏针灸疗法特色门诊等,极大地促进了陆氏针灸疗法临床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看的还有岳阳医院药学部首席专家徐玲玲带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制作技艺”团队亮相进博会,该技艺被列入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派膏方制作技艺”是通过师徒传承方式流传下来的一项传统熬制技艺。徐玲玲作为第三代传承人,在对膏方的质量、得膏率、疗效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四季膏方熬制”以及“三因四透”等,并制定了“海派膏方制作技艺”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7日,正值立冬,“岳阳膏方”开炉制作。医院内,随着浸泡6个多小时的第一批膏方药材正式入锅,100口紫铜锅的炉火熊熊燃烧,一阵阵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
岳阳医院院长李屹表示,经过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七个步骤后,最终出炉的“一人一方”,适用于不同人群,可满足居民多元健康需求。
(来源:新华社,作者:记者 龚雯,吴焕淦系民进会员)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