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场听证会打破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僵局。当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抛出“征税权属于国会,而非总统”的尖锐质疑时,在场的政府律师脸色骤变——这场围绕关税合法性的博弈,已从法律争议升级为关乎美国行政权力边界与经济命脉的生死战。更让特朗普揪心的是,6:3占优的保守派大法官阵营出现分裂,3名核心成员倒戈质疑政策合法性,叠加880亿美元的潜在退款压力,这场轰轰烈烈的贸易战正滑向“凉凉”的边缘。

当地时间11月5日,最高法院的两个半小时口头辩论堪称“硝烟弥漫”。特朗普政府赖以支撑关税政策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被大法官们集体拷问其合理性——这部半个世纪前制定的法律,原本旨在应对国际紧急事态,却被用来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覆盖几乎所有进口商品。
“你能否找出历史上任何案例,证明‘调控进口’等同于‘征收关税’?”保守派大法官艾米·康尼·巴雷特的质问直戳要害。她指出,特朗普的“互惠关税”覆盖全球多数国家,早已超出“紧急状态”的合理范畴。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更是援引“重大问题原则”警示:如此影响国家经济根基的政策,必须获得国会明确授权,而非仅凭总统单方面解读法律。
更致命的是,这种质疑跨越了党派界限。3名保守派与3名自由派大法官形成“反水联盟”,一致对行政权力扩张表达担忧。要知道,最高法院此前多次为特朗普政策开绿灯,此次罕见的跨派分裂,意味着关税政策败诉风险陡增。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急呼:“这是国家生死攸关的案件,败诉将极具破坏性!”但这种强硬表态,已难以掩盖其团队的焦虑——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私下承认,政府已启动“B计划”应对最坏结果。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关税违法,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将瞬间吞噬美国政府: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数据,截至9月,依据IEEPA征收的关税已达890亿美元,一旦败诉,政府需向进口商退还至少880亿美元税款。这对于国债规模已达37万亿美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当前国债利息支出已逼近年度预算的10%,880亿美元的退款可能迫使政府削减民生支出或进一步举债。
更严重的连锁反应藏在实体经济中。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已让美国进口商品有效税率升至14.4%,半数以上依赖IEEPA授权。若政策推翻,不仅已签订的多项贸易协定面临作废,依赖关税保护的钢铁、汽车等产业将瞬间失去屏障。彭博社经济部测算,仅汽车行业就可能面临20万岗位流失,而美国制造业已因关税政策损失32万个就业机会,通胀率更是攀升至3.3%。
普通民众早已感受到阵痛。11月13日,白宫悄悄发布关税豁免清单,咖啡、香蕉、茶叶等日常消费品赫然在列——这些与“国家安全”无关的商品,此前因关税导致价格上涨超20%,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共和党在近期地方选举中的失利,已为特朗普敲响警钟:若通胀持续高企,其政治根基将被动摇。这种“一边强硬维权,一边偷偷松绑”的矛盾操作,恰恰暴露了关税政策的脆弱性。

面对败局风险,白宫紧急搬出“法律工具箱”,但这些备用方案个个暗藏硬伤。首当其冲的是《贸易法》301条款,这一被特朗普在第一任期频繁使用的“老工具”,虽能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但流程繁琐且周期漫长——仅调查阶段就需6-9个月,远不及IEEPA政策的“雷厉风行”。更关键的是,301条款需逐个行业发起调查,无法实现“全面关税”的威慑力,正如卡托研究所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所言:“这就像把整块巨石敲碎成碎石,杀伤力大幅打折。”
另一备选方案《贸易法》122条款更显鸡肋。该条款允许总统征收最高15%的关税,但有效期仅150天。特朗普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早坦言:“5个月的关税在供应链调整面前毫无意义。”而被寄予厚望的《贸易扩展法》232条款,虽能以“国家安全”为由征税,但覆盖面有限——目前仅覆盖金属、汽车等行业,若要扩展到全部制造业,需发起数十项新调查,且已引发欧盟等盟友的强烈反对。
更致命的是,这些备用方案同样面临法律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曾裁定301条款不符合国际规则,而232条款的“国家安全”借口也多次被贸易伙伴质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12个国家针对美国关税发起反制措施,涉及贸易额超5000亿美元。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塑供应链的野心,正被盟友的反制与国内的法律困境双重绞杀。

这场关税博弈的背后,是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根本逻辑崩塌。他试图以“关税=财政收入+产业保护”的简单公式,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但现实却是:关税收入远不及预期,产业保护效果寥寥,反而引发全球贸易秩序动荡。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贸易逆差仍高达6882亿美元,对华逆差并未因关税下降,反而导致美国消费者多支付超1000亿美元成本。

最高法院的裁决无论结果如何,特朗普的贸易战都已难以为继。若败诉,880亿退款将重创财政,备用方案难以填补政策空白;若胜诉,行政权力扩张将引发更大争议,国会可能通过立法限制总统关税权,而全球贸易伙伴的反制也将持续升级。东北大学法学教授丹尼尔·乌尔曼直言:“大法官们不会让特朗普在行政权问题上全盘获胜,这是对权力平衡的基本守护。”
从第一任期的钢铝关税,到第二任期的全球“对等关税”,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在“伤人伤己”的循环中打转。如今,法律的枷锁、财政的压力、民意的反弹已形成三重绞杀,这场始于2018年的贸易战,终究逃不过“凉凉”的结局。正如《华盛顿邮报》评论所言:“关税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工具,现在是时候关上它了。”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