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吐槽儿子在香港水电太贵,杨阳洋空调只开26度,为省电不开灯

在体育圈与娱乐圈的交叉领域,明星家庭的育儿日常与生活细节常引发大众共鸣,尤其是涉及地域生活成本差异与孩子成长变化的话题,更易引发讨论。奥运冠军杨威近期在社交账号分享儿子杨阳洋在香港的生活近况,重点提及香港高昂的水电费用,以及杨阳洋为节省开支做出的改变 —— 空调主动调至 26 度、随手关闭多余灯光。从武汉到香港,生活环境的转变不仅让杨威感受到经济压力,更让大众看到 16 岁的杨阳洋从 “甩手掌柜” 到 “懂得节俭” 的成长,这种真实的生活记录与育儿感悟,既展现了普通家庭的共性困境,也传递出积极的成长价值观。
一、香港生活初体验:从公寓酒店到自主租房的成本落差
杨阳洋赴香港读高中后,杨威与妻子杨云的育儿重心从 “学业辅导” 转向 “生活保障”。最初为让儿子快速适应新环境,杨威选择了公寓酒店作为过渡 —— 这类酒店提供 “水电全包” 服务,日常维修无需操心:灯泡损坏只需联系前台,工作人员当天便能上门更换;水龙头漏水时,酒店经理会亲自跟进处理。杨阳洋的第一学期,生活被妥善安排:姥姥负责做饭洗衣,酒店工作人员处理琐事,他无需操心任何生活细节,用杨威的话说 “过得相当潇洒,连换个床单都不用自己动手”。
这种 “省心模式” 在杨阳洋升入高中后被打破。为长期稳定生活,杨威为儿子与姥姥租下一套普通住宅,从此开启 “自主管理” 模式。搬家当天,杨威亲自到场帮忙:从搬运床垫、组装家具,到整理厨房用品,事事亲力亲为。他在社交账号晒出搬家照片:客厅里堆着未拆封的纸箱,床垫靠在墙边,自己穿着休闲装,额头渗着汗珠,配文 “第一次在香港租房,连拧螺丝都得自己来,比训练还累”。这种从 “依赖服务” 到 “凡事亲为” 的转变,让杨威切实感受到香港生活的 “琐碎与压力”。


更让杨威感慨的是生活成本的飙升。他在视频中算了一笔账:公寓酒店虽租金较高,但包含水电、维修等费用;自主租房后,水费、电费、燃气费成为 “每月固定支出的三座大山”。以电费为例,香港商业用电与居民用电价格差异较大,夏季空调使用频繁时,单月电费可能超过武汉老家的三倍。杨威无奈地说:“以前在武汉,夏天空调随便开,从没想过电费会成为负担;到了香港,每一度电都得算计着用。” 这种成本落差,让这位奥运冠军也忍不住 “吐槽”:“纵然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也经不住这样持续开销。”
二、杨阳洋的成长:从 “不操心” 到 “会节俭” 的细节转变
生活环境的变化,意外促成了杨阳洋的成长。在武汉生活时,杨阳洋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生活,对金钱与生活成本没有概念;到香港后,亲眼看到父亲为租房、缴费奔波,听姥姥念叨 “菜价比武汉贵不少”,他逐渐懂得了 “生活不易”。杨威在视频中分享了儿子的多个 “节俭细节”,每一个都透着懂事。
夏季空调使用习惯的改变最为明显。此前在武汉,杨阳洋习惯将空调温度调至 23-24 度,觉得 “越凉越舒服”;如今放学回家,他会主动将温度设为 26 度,还跟姥姥解释:“香港电费贵,26 度不热又省电,咱们能省一点是一点。” 有一次杨威视频通话时,发现儿子房间窗户开着,空调却没关,刚想提醒,杨阳洋就说:“我开了新风模式,风从窗外进来,空调辅助降温,这样更省电。” 这种主动思考的改变,让杨威既惊讶又欣慰。
关灯习惯的养成同样让人暖心。每天晚上吃完饭,收拾完厨房后,杨阳洋会逐一检查家里的灯光:客厅大灯、厨房顶灯、阳台灯,只要没人使用,全部关掉。若祖孙俩在客厅看书,他只会打开沙发旁的小台灯,理由是 “窗户外面有路灯,够亮了,开小灯就行”。杨威曾偷偷拍下这一幕:灯光下,姥姥戴着老花镜看报纸,杨阳洋低头写作业,客厅其他区域处于昏暗状态,小台灯的暖光映在两人脸上,画面温馨又治愈。杨威在配文中写道:“以前在家,他出门从不忘关灯,现在却能主动为省电考虑,这种变化比考高分更让我开心。”
杨阳洋的节俭还体现在日常消费中。杨威带他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时,他会拿着不同品牌的矿泉水对比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买零食时,不再像以前那样 “喜欢就拿”,而是会看配料表和价格,还会问姥姥 “这个咱们在家能自己做吗?自己做更划算”。有一次,杨威想给儿子买进口水果,杨阳洋却摆手拒绝:“超市门口的本地水果更便宜,味道也不差,咱们买这个就好。” 这些细节,让杨威切实感受到:“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提要求的小少爷了。”


三、祖孙相伴:相互扶持的香港生活日常
在杨阳洋的香港生活中,姥姥的陪伴至关重要。为让杨阳洋能吃到 “家乡味”,姥姥特意学习了香港食材的处理方法 —— 武汉常用的调料在香港难买,她就用本地酱料替代;孩子想吃热干面,她会提前泡好面条,用芝麻酱、萝卜丁自制 “简易版热干面”。杨阳洋看姥姥每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很辛苦,主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周末帮姥姥择菜、洗碗,姥姥不舒服时,还会尝试煮小米粥、蒸鸡蛋羹。杨威在视频中展示过儿子做的早餐:白粥、水煮蛋、凉拌黄瓜,虽然简单,却摆得整整齐齐,“这要是在武汉,他连煤气灶都不会开”。
祖孙俩的相处模式充满温情。每天早上,姥姥会提前 10 分钟叫杨阳洋起床,准备好温热的牛奶和三明治;晚上杨阳洋放学回家,姥姥会在门口等他,递上切好的水果。学习之余,两人会一起下楼散步,杨阳洋给姥姥讲学校的趣事,姥姥则跟他说 “今天菜市场的菜降价了”“水电费比上个月少了 20 块”。这种相互分享、相互扶持的日常,让杨阳洋在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更懂得体谅长辈的辛苦。
杨威偶尔赴香港探望时,会带他们去吃当地美食,但杨阳洋总会提前查好 “性价比高的餐厅”,还会提醒父亲:“咱们别点太多,吃不完浪费,香港菜分量小,够吃就行。” 有一次杨威想带儿子去迪士尼乐园,杨阳洋却拒绝了:“门票太贵了,等我期末考得好,咱们再去庆祝,现在还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听到这些话,杨威忍不住感慨:“以前总觉得孩子还小,需要我们保护;现在才发现,他已经能为家里考虑了。”
四、杨威的育儿感悟:“放手” 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
杨阳洋的变化,让杨威对育儿有了新的思考。他在采访中提到,以前总觉得 “把最好的给孩子就是对他好”,所以在武汉时,尽量不让儿子操心生活琐事,专注于学习和兴趣爱好;到香港后才发现,“适当放手,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实,比说教更有用”。他庆幸自己当初决定让儿子赴港读书:“如果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他可能还是那个什么都不管的甩手掌柜;现在经历了租房、缴费、算计开支,他才真正理解了‘责任’和‘体谅’。”
这种 “放手” 的育儿理念,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留言:“男孩子就该多经历,才能更快成长,杨威做得对。”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家孩子去外地读大学后,也变得懂事了,会主动问家里开销,还会打工赚零花钱,看来‘离开父母’真的能让人快速成熟。” 杨威也在社交平台鼓励其他家长:“别总把孩子护在羽翼下,适当让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才能让他们长出自己的铠甲。”
如今,杨阳洋不仅在生活上变得独立,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他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晚上学习到 10 点,还会跟杨威视频请教数学难题。杨威说:“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学习压力,但看到他能平衡好学习和生活,我就放心了。” 他还透露,只要杨阳洋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就算在香港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孩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五、真实生活的共鸣:明星家庭也有 “普通烦恼”


杨威分享的香港生活日常,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展现了 “明星家庭的普通一面”。以往大众看到的,多是明星光鲜亮丽的一面 —— 豪华住宅、高端消费;而杨威的分享,却还原了生活的真实:租房的辛苦、水电费的压力、孩子成长中的小进步。这种 “接地气” 的内容,让网友感受到 “原来奥运冠军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烦恼”,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我家孩子也在外地读书,每次交学费、房租时都觉得压力大,看到杨威的分享,感觉找到了共鸣。” 还有网友调侃:“以前觉得明星不会在意电费,没想到杨威也会算计,看来‘省钱’是所有家庭的共性。” 这种共鸣,让杨威的分享超越了 “明星育儿” 的范畴,成为 “普通家庭生活” 的缩影。
杨威在后续视频中提到,未来会继续分享杨阳洋在香港的生活与学习,不是为了 “博眼球”,而是希望通过真实的经历,给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提供参考。他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也不同,我只是想记录下我家的真实情况,或许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启发。”
最近一次视频中,杨威拍到杨阳洋在阳台晾衣服的画面:16 岁的少年个子已经快赶上父亲,动作熟练地将衣服挂在晾衣架上,还会细心地将衬衫领口整理平整。杨威配文:“从不会拧瓶盖到会晾衣服、会省电,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被记录。” 镜头里,香港的阳光洒在杨阳洋身上,少年的身影透着朝气与担当,而这,正是生活赋予他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娱乐   开灯   水电   儿子   空调   杨威   杨阳洋   香港   姥姥   武汉   孩子   电费   主动   大众   共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