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铜车马何以让人惊叹不已

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出土,震撼世界。兵马俑陪葬坑距离封土有1.5公里,这让考古人员不免联想,距离封土更近区域,是否会有更惊人的发现?当兵马俑考古队在勘探至封土西侧区域时,果然遇到新的惊喜。

日前,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三集《舆载千年》,带你走近从历史迷雾中驶出的秦代皇家乘舆,并一睹秦代“文职官员”的风采。



1978年6月,在距离陵墓封土只有20米的一块麦田里,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栗子般大小的黄金配件,随后,又一件倒置水滴形状的黄金配件从泥土中露出,这让在场的考古队员兴奋不已。这些黄金配件到底是什么文物?它们出现的位置又有什么特殊含义?




数件黄金配件,让尘封地下数千年的秦始皇陵铜车马得以重现人世,这是中国考古史上迄今发现的第一组专属于皇帝的大型彩绘铜车马。考古界将其誉为“青铜之冠”。在有着辉煌青铜文明史的中国,这是至高美誉。




两乘马车均以青铜、白银和黄金打造,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2302公斤。铜车马上的零部件数量超过6000件,修复两乘马车耗费了考古工作人员和修复专家近八年时间。结构如此复杂、保存如此完整的铜车马,彰显了秦朝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它们到底凭什么被誉为“青铜之冠”?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马车为什么会让考古专家叹为观止?


△与现代合金表带结构高度相似的“子母扣加销钉”机械连接


△纯手工打造,数千个销钉间的误差不超过0.2毫米


△两千多年后,马车上的窗户依然开合自如


△现代铸造专家也造不出的青铜伞盖





现代汉语中的“比较”一词,竟来源于马车上的一块装饰面板,而“节约”原来指的是约束缰绳的一个小配件,还有“放荡不羁”“南辕北辙”“发轫”“管辖”等词语,竟都源于这种马车上的装饰和配件。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铜车马,莫非就是现代词语的“造词机”?




△铜车马上的词语


20世纪70年代,就在铜车马面世的同时,距封土堆南边沿约50米的位置,考古队还探测到一个面积较小的陪葬坑,从中发现的一组陶俑,引发了考古界一场大讨论——这些陶俑是什么身份?它们与兵马俑有什么不同?


△陶俑出土图






陶俑中的8件袖手俑,均身穿交领右衽长袍,双手揣袖,头戴长板冠。在秦代,八级以上爵位的人才能佩戴这样的冠帽。这些陶俑身侧还有奇怪的配饰,经比对,发现是古代文人常使用的文具——削刀和砥石。专家推测,这组陶俑代表着秦朝“文职官员”。




削刀、砥石、长板冠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与陪葬墓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来源 | 央视一套 文物陕西 责编 闫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陶俑   封土   青铜   兵马俑   配件   秦代   黄金   砥石   销钉   马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