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台湾电视节目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语出惊人,说杀李登辉其实很容易,难的是后续处理,尤其过不了美国那关。
这个敢公开说这种话的人,就是谷正文。
可能有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提到吴石烈士,很多人都有印象,吴石就是被谷正文亲手揪出来,最后遇害的。
谷正文这辈子挺魔幻的,年轻时是手上沾血的特务,老了反而成了爱爆料的“话痨”,这种反差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谷正文原本不叫这个名字,他原名郭同震,1910年在河北出生。
早年他还参与过北平的学生运动,算是有点热血的青年,后来却在1935年转投了国民党,成了军统的暗线。
这种身份的转变挺让人唏嘘的,明明一开始走的是进步路子,最后却选了搞特务工作的方向。
1940年代那阵儿,局势乱得很,谷正文干脆玩起了“多重身份”,在日伪、国民党和中共之间来回游走。
这种操作看着风光,其实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可他偏偏还觉得挺自在。
真正让他在特务圈子里出名的,是1948年那次“破案”,他靠一个小偷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中共在华北的重要电台。
这事直接导致包括吴石在内的18名国民党军官被处决,现在想起来,这哪是什么“破案”,根本就是靠投机取巧手上沾了血。
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谷正文也跟着过去了。
他在那边当了“保密局”特种工作组的组长,主要活儿就是抓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员。
1950年,他策反了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借着这个由头搞了场大规模搜捕,也就是后来的“鹿窟事件”。
那会儿抓了一千多人,最后35人被枪决,台湾的地下党组织几乎被一锅端。
吴石将军当时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却悄悄给中共传递军事情报,是咱们的“密使一号”。
这么重要的身份,还是被谷正文挖了出来。
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被枪决。
本来想,谷正文做了这么多狠事,晚年或许会收敛点,结果没想到他老了之后,反而变得更“出格”。
进入1990年代,谷正文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以前他搞特务工作时,向来低调又冷酷,话都不多说一句。
可这时候的他,却频繁上台湾的电视节目,张口就敢揭国民党的老底。
他说李登辉曾经是共产党员,暗示人家“政治血统不纯”;还爆料蒋经国情妇章亚若的死,说是蒋介石和陈立夫下的命令。
台湾媒体都叫他“活阎王”,毕竟当年他手上沾了不少人的血。
可李敖却偏偏请他上节目,还说他是“白色恐怖的活历史”。
谷正文自己倒也不避讳,直言这辈子犯了不少罪孽,但从来没后悔过。
你说他心硬吧,好像是这么回事;可转头看他的生活,又觉得这人挺矛盾的。
晚年的谷正文一个人住在台北,身边就只有一个干女儿照顾。
他口述回忆录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杀人跟杀猪没区别,习惯了就好。
但邻居却透露,他经常做噩梦,半夜会突然惊醒大喊“吴石来了”。
这反差也太明显了,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其实早就被往事缠上了。
他95岁的时候,出门还非要戴着以前的勋章,可临终前又要求把勋章跟自己一起埋了,墓碑上也不敢用“谷正文”这个名字,只敢刻原名“郭同震”。
搞不清他到底是想保留过去的“荣光”,还是早就怕了历史的清算。
谷正文这辈子,一直想在历史里找自己的位置,可最后却被历史钉在了“加害者”的牌子上。
2004年,台湾的“白色恐怖纪念园区”建成,吴石、朱枫等四位被他害死的烈士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而谷正文则被官方列为“关键加害者”。
大陆这边,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把他塑造成了头号反派,观众看了都忍不住骂他。
台湾名嘴蔡正元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对的:“吴石不再是罪犯,而是白色恐怖的受难者;谷正文才是真正的罪犯。
”其实不光是蔡正元这么说,现在两岸的历史学者基本都有共识,谷正文当年的那些行为,就算有时代因素,也不能洗白他刑讯、屠杀无辜的事实。
台湾“转型正义委员会”后来公布的“白色恐怖加害者名单”里,谷正文的名字也排在前面。
2007年,谷正文在台北孤独地去世了。
他的葬礼特别冷清,只有干女儿一个人送行,国民党那边连个人都没派来。
他到死都没敢用“谷正文”这个名字下葬,墓碑上的“郭同震”三个字,像是他对自己一生的逃避。
他生前还问过“我是个坏人吗?”,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别人回答,历史早就给了答案。
吴石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名字会一直被后人铭记。
而谷正文呢?就算他当年再风光,最后也只能顶着化名下葬,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
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从来不是靠自己说的,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事,给别人、给国家带来了什么。
谷正文用一辈子的时间,最后只证明了一件事,靠伤害别人换来的“功绩”,早晚都会被历史推翻。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