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抗日英雄,本名叫马尚德,河南确山人,1905年出生,从小家里穷,但脑子活络,早年就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他考上开封纺织工业学校,那时候正赶上五卅运动,他带头搞罢课,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回家后组织农民协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从那开始就投身革命。
1929年他去东北,用化名张贯一在煤矿干活,组织工人罢工,九一八事变后直接转入抗日,1932年队伍编成南满游击队,1936年当上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部队最多时三个师上万人,让日军头疼不已。1940年2月23日,他在蒙江县被围,身边只剩两人,拒绝投降,被击中牺牲,日军解剖发现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这事传开后震动很大。
他老婆郭莲,1922年嫁给他,那时他还叫马尚德。郭莲家里也普通农民,婚后第二年生儿子马从云,1929年生女儿马锦云。杨靖宇走后,郭莲带着婆婆和孩子躲国民党追捕,四处流浪,靠乞讨拾荒过日子。婆婆张君1930年代中期去世,她一个人拉扯孩子,还到处打听丈夫消息。
1944年10月,日军和伪军在河南确山李湾村抓她,怀疑她知道马尚德下落,用棍棒打她头部,造成重伤,又扔到粪坑里泡,伤口感染严重,没钱治病,农历九月十三日去世,当时37岁。郭莲死前把丈夫照片从女儿棉袄夹层拿出来,交给儿女,说藏好等形势变好再找爹。她到死都不知道丈夫就是杨靖宇,早四年就牺牲了。
儿子马从云,1925年出生,长得跟杨靖宇一模一样。母亲死时他17岁,已经娶了方绣云,妹妹马锦云15岁。1940年代后期,马从云参加工作,在郑州铁路局开车。1951年夏,黑龙江省官员来河南找到他,当时他24岁,正在吃饭,他们一看他长相就确认了,告诉他父亲是杨靖宇,用过张贯一和杨靖宇两个化名,前者记母亲姓张恩情,坚持革命;后者取自平靖宇内,打击日寇。马从云得知父亲抗日经历,从煤矿组织罢工,到抗联壮大,再到被叛徒程斌出卖,部队从2000人减到600人,1940年丁守龙和张秀峰叛变,包围圈缩小,赵廷喜告密,最后被张奚若击中。他听后难过,但从此更勤奋工作。
马从云拒绝组织照顾,当火车司机兢兢业业。1950年代他生了四个孩子,妻子方绣云怀第五个。1964年春,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任务重,他患胃癌还主动出差,途中劳累过度倒下,抢救无效去世,37岁。留下五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5岁,最小那个还在肚子里。方绣云一个人拉扯他们,在铁路局上班,教孩子低调做人,别靠爷爷名声。
女儿马锦云,1929年生,母亲死后早早嫁人,嫁给农民张连清。1952年她也得知父亲身份,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后来回河南确山老家务农。198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当杨靖宇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1986年她去世,57岁,一生普通,没沾父亲光。
马从云五个孩子,长子马继民,二子马继志,还有马继军、马继红、马继华。方绣云教育他们自力更生,他们长大后多在铁路系统或地方工作,低调贡献。马继民1970年代进工厂,后来在地方任职,2005年靖宇县请他当县长助理,他妈开家庭会确认不是特殊照顾才同意。他在那帮乡村振兴,推广农业技术,改善村民生活。
马继志,1950年代生,1979年参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三等功,那时开车运弹药,战场环境恶劣,但他完成任务。战后转郑州铁路局开车,直到退休。现在他当吉林省红色故事宣讲员和客座教授,讲杨靖宇抗日事迹,比如1933年粉碎日伪四次围剿,联合攻打呼兰镇,杀伪团长高锡甲;1936年抗联全盛,部队11师3万人,日军闻风丧胆。他还讲叛徒程斌1938年叛变,毁70多座密营,导致转移;梅津美治郎派7.5万人讨伐,悬赏1万元。马继志用这些故事教育年轻人,传承精神。
其他孙辈,马继军在铁路工作,马继红务农,马继华从商,都没张扬身份。杨靖宇曾孙辈里,马铖明1996年生,马继志儿子,天津大学毕业,2019年放弃大城市机会,去吉林靖宇县保安村当村书记助理,后来转磐石市烟筒山镇官马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那里是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他投身脱贫攻坚,修路建桥,发展产业,帮村民增收。2021年脱贫攻坚结束,他继续乡村振兴,推动旅游和农业结合,村里经济好转。他29岁,还在基层,拒绝优待,说要靠自己努力。
杨靖宇后人整体低调,杨靖宇牺牲后,1957年黑龙江和哈尔滨举行遗首恭送仪式,1958年通化迎归安葬,规格高,马从云参加过。家族没借这光环捞好处,孙辈曾孙辈多在普通岗位。马继志宣讲时讲,杨靖宇从1929年去抚顺煤矿,用张贯一化名组织罢工,四天对峙日方让步;九一八后留在东北抗日,没后方支持,坚持八年,杀敌上万。这精神影响后代,他们不搞特殊,踏实干活。
历史上,杨靖宇家庭遭迫害不只郭莲,杨靖宇1927年抓县长占确山,国民党报复,他母亲张君也遭毒打,早逝。叛徒们如程斌,熟悉杨靖宇,连枪声都认得,叛变后追击不放,导致抗联损失大。张秀峰本是警卫,投敌后提供情报;赵廷喜本是农民,告密换赏金;张奚若开枪击中。这些人助纣为虐,加速杨靖宇牺牲,但历史记住了他们的丑行。
后人现状看,杨靖宇精神没丢。马铖明在村里,面对贫困户,帮他们找销路,发展合作社,村人均收入涨不少。他选择吉林,因为祖父战斗地,想亲身实践。马继志退休后宣讲上百场,覆盖学校社区,年轻人听后了解抗战艰辛。家族其他成员,有的在河南务农,有的在郑州上班,都自食其力。
对比杨靖宇时代,现在后人生活稳定,但他们没忘根。马继民在靖宇县,协调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整个家族,孙辈五人,曾孙更多,但公开资料多提马继志和马铖明,因为他们延续红色传统。马锦云后代也低调,在确山生活。
杨靖宇后人没卷入争议,2017年有报道马继志举报地方强拆,但那是维护权益,没扩大。家族整体正面,体现英雄血脉。马从云死后,方绣云活到高龄,教导后代,杨靖宇是英雄,你们要配得上。孙辈遵守,没人沾光当官,全凭能力。
如今2025年,马铖明还在基层,29岁,前途远大。马继志70多岁,继续宣讲。杨靖宇后人用行动证明,英雄精神代代传,不是嘴上说说。叛徒如丁守龙、张秀峰,历史唾弃,他们行为导致抗联减员。杨靖宇部队从三万人减到几十人,坚持到最后。
家族故事告诉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后人珍惜和平,贡献社会。马铖明毕业时选调生,去东北基层,住村里土房,走访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如水电和销售。这接地气,比空谈强。马继志战后开车几十年,安全运客,没出事,退休后转宣讲,讲抗联历史,避免年轻人忘本。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