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台湾台中市向上路一处素净的宅邸内,空气凝重。
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的灵柩静静停放在那里。
四个子女——孙安平、孙天平、孙太平、孙中兴,在父亲的灵柩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他们神情肃穆,眼神中除了哀伤,更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沉重的托付。
因为他们深知,父亲临终前留下了一道非同寻常的遗嘱:“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这道遗言,如同一个时代的烙印,凝结了这位将军毕生的荣耀、冤屈与无尽的乡愁。
三十余年过去,将军的灵柩依然暂厝于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等待着归葬故里的那一天。
孙立人,字抚民,1900年生于安徽庐江一个书香门第。
其父孙熙泽是清末举人,曾任山东登州知府,良好的家学为他奠定了深厚的国学根基。
1914年,年仅14岁的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
在清华的九年时光里,他不仅学业优异,更在体育场上大放异彩。

他是篮球、足球、网球的主力,甚至担任过清华篮球队队长,入选了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为中国夺得了国际大赛中第一个篮球冠军。
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竞争的精神与团队协作的意识。
1923年,从清华毕业後,孙立人与梁实秋、顾毓琇等六十余位同学一同官费赴美留学。
他最初进入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获理学学士学位。然而,彼时积贫积弱的祖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者,更是捍卫者。

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的他,深感“学土木工程救不了中国”,遂毅然决定投笔从戎,申请进入有“南方西点”之称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学习军事。
在VMI,孙立人经历了极为严苛的训练。
他秉承“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的信念,克服语言与文化障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所有科目。
他的战术课程成绩尤为突出,给教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段经历系统地塑造了他的军事素养、指挥才能和职业军官应有的品格,为他日后辉煌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孙立人毕业,游历欧洲考察英、法、德等国军事后,于1928年回国,投身于国民革命军。
孙立人的军事才华在抗日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最初在国民党党务学校任学生大队大队副,后调入陆军教导总队。
他善于练兵,认为“兵要精,将要猛”,一手打造了著名的“税警总团”(后改编为新三十八师),这支部队以其美式装备和严格的训练,成为国军中的一支劲旅。

1942年,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
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踏上异国战场。
同年4月,英军第一师在仁安羌被日军重重包围,弹尽粮绝,面临覆灭的危机。
孙立人奉命率部驰援。他亲临前线,指挥所部向兵力七倍于己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
经两昼夜血战,新三十八师以少胜多,成功击溃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解救出包括英军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七千余名英军、记者和传教士。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轰动全球。
孙立人及新三十八师因此名声大噪,获得中、英两国政府的嘉奖,蒋介石授予其四等云麾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使其成为首位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
此战不仅拯救了盟军部队,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乃至同盟国的抗战士气。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孙立人拒绝了长官杜聿明穿越野人山回国的命令,选择保护部队撤往印度。

这一明智决定为中国保存了一支精锐之师。在印度兰姆伽,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二师等部整编为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孙立人任新一军军长。
1943年10月,缅北反攻战役开始。孙立人率领新一军一路浴血奋战,取得了胡康河谷、于邦、孟关、孟拱河谷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他战术灵活,指挥果断,尤其擅长运用迂回包抄战术,屡次重创日军精锐,被誉为“东方隆美尔”。
他的部队战斗力极强,被誉为“天下第一军”。
1944年,新一军与新六军相互配合,攻克缅北重镇克钦邦首府。此后,孙立人继续挥师东进,最终于1945年1月在芒友与由中国国内西出的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整个抗日征程中,孙立人将军战功赫赫,是歼灭日军数量最多的中国将领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然而,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在随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悲剧。
1955年,蒋介石以所谓“部属密谋兵变”为由,炮制了“孙立人兵变案”。孙立人因此被免去所有职务,并开始了长达33年的软禁生涯。

从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骤然沦为失去自由的阶下之囚,其间的巨大落差与内心苦痛,外人难以想象。
最初的几年,他与外界几乎隔绝,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家庭院。
后来监视稍松,他得以在庭院中种植玫瑰,靠读书、种花打发漫长的时光。他昔日麾下的许多将领也受到牵连,命运多舛。

在幽居的日子里,孙立人将军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骨,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他常常教育子女要“留德不留钱”,并告诉他们:“我一生为国家奉献,无愧于心。”他密切关注着大陆的消息,期盼着国家统一的那一天。
随着蒋氏父子的去世,台湾政治氛围逐渐松动。
1988年,在各方努力下,孙立人将军终于获得自由。然而,长达三十三年的幽禁已经耗尽了他的健康。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寓所溘然长逝,享年90岁。
临终前,他留下了那句沉痛的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这八个字,是他对平生遭际最悲怆的控诉,也是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
他未能亲眼见证国家统一,更被迫与大陆故土隔绝半生。他宁愿灵柩暂厝,也要等待魂归故里的那一天……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