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情报组有两位中将、四位中校和上校上尉各一,分别都是谁?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吴石将军的事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他自1947年与华东局建立在直接联系后,先后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机密情报,而对吴石将军的贡献,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一局局长的罗长青就高度评价到,“渡江之前有刘斐,渡江之后有吴石 ”。

而老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吴石将军能做出如此贡献,也与他领导的情报组分不开,不过,很多人对吴石将军还算了解,但对他领导的情报组成员就不那么熟悉了。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吴石情报组成员都有谁。


需要说明的是,在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党多个地区和多个部门都分别派人前往台湾,而这些部门的成员,也就形成了多个情报组织和机构,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是党的地方组织,如蔡孝乾领导、隶属于华东局的台工委,而当时除了这个台工委外,还有包括上海市委、福建省委也都分别建立了台工委,只不过在这些工委中,属蔡孝乾所在的工委规模最大、人员最多。

而第二个方面,则是隐蔽战线,隐蔽战线又分为两个板块,一种是以策反为主要工作目标的成员,而另一种则是以搜集情报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人员,也就是情报系统成员。

像吴石将军的情报组,就属于是隐蔽战线中的情报系统成员。

而除了吴石情报组外,当时潜伏在台湾得到还有洪国式情报组(隶属中昂社会部)、于非情报组(隶属冀中军区)等。

这些组织以及成员,分属与不同机构和部门,因此按照情报工作原则,一般是不会产生横向联合和交叉的,组与组之间也互不知情,更没有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走到大街上,也不存在知道对方是自己人的情况,这就更别说蔡孝乾所在的台工委与吴石将军情报组属于不同部门了,因此按照正常情况,蔡、吴二人绝无联系以及知道对方身份的可能。

但最终之所以会出现吴石将军身份暴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双方共用了一个交通员,也就是朱枫,朱枫在1944年时曾不慎被日本宪兵队抓到,之后在组织的营救下出狱,不久即1945年,她则由徐雪寒(三联书店前身创始人之一、地下党员)和史永(曾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介绍,正式入党并加入华东局情报部门。


而我们都知道,蔡孝乾所在的台工委,也是受华东局领导,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吴石和蔡孝乾共用了一个交通员,所以便产生了交叉。

这是一方面,而第二个原因,是蔡孝乾在工作上的疏忽大意。

蔡孝乾第一次被捕后,特务从他身上搜出了两件重要物证,其中一个是写有两个电话号码的纸币(很多文章都只提到了一个电话,实际是两个),这两个电话,分别是朱枫女婿以及另外一名地下党员计梅真(计淑人)的电话。

而这两个电话,则分别导致了朱枫和计梅真的被捕。

另外一个物证,则是笔记本上写有两个名字,分别为吴次长、刘晋钰(时任台电总经理),同样也是因为他写了这两个名字,导致了吴石与刘晋钰分别被捕并最终遭到杀害。

按照情报工作原则来说,像蔡孝乾在纸币上留下如此重要的证据,是严重违反情报工作原则的,十分容易被特务顺藤摸瓜抓到线索,再加上其被捕后旋即叛变,所以最终造成了吴石将军身份暴露。

因此,吴石将军等人的牺牲,与蔡孝乾在工作上的失误有直接关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谷正文晚年时,曾口述过一部回忆录,里面提到在蔡孝乾的笔记本上发现“吴次长”字样后,其随即带领特务直奔吴石住宅,还声称用“诈、哄、骗”等手段“让吴石露出了破绽”。

实际上,谷正文这完全是在“自吹自擂”,刻意往自己脸上抹金,换而言之,就是刻意夸大自己能力很强。

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国民党保密局曾在1950年7月刊登了“台湾大间谍案破获始末”一文,其中就提到,在蔡孝乾的笔记本上发现“吴次长”的字样后,保密局并没有贸然行动,毕竟吴石的地位摆在那里,谁也没有胆量冒着得罪人的结果去轻易对他进行搜查,毛人凤不敢,谷正文更不敢。

一直到后来,也就是蔡孝乾第一次被捕并成功逃走后,特务们判断出其大概率会尽快离开台湾,并且也判断出他会带着他的小姨子走,在这种情况下,特务们就开始排查当时办理离境手续的人员名单,结果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蔡孝乾的小姨子也就是马雯娟的照片。


当然,当时马雯娟在离境手续上用的不是“马雯娟”这个名字,而是用的“刘桂玲”,但这不妨碍特务通过对比确定其就是与蔡孝乾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年轻女子,而之后,特务就发现,签发这个“刘桂玲”离境手续的,正是吴石的副手,即时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的聂曦。

这个证据,进一步确认了与吴石有关。

再往后,就是特务通过给朱枫女婿家打电话,“诈”出了朱枫已经乘坐军机飞往舟山,而她乘坐的军机,正是出于吴石将军的帮助。

两个线索加在一起,明确了吴石将军与地下党有莫大关系,因此,保密局这才敢上门搜捕,而不是谷正文所说的直接上门抓人,而这也说明,谷正文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再说回吴石情报组,吴石情报组成员一共有八个人,八个人中,有两位中将、一个上校、四个中校和一个上尉。

先说两位中将,分别是吴石与陈宝仓。

吴石将军的情况就不用多做赘述了,我们来说说陈宝仓将军,陈宝仓是河北遵化人,幼年时家境优越,但后来因战乱导致家道中落,14岁时父母又双双病故,一度让他学业几乎中断,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考入免学费的清河军官预备学校,最终靠着极为优异的成绩,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淞沪会战时,陈宝仓任昆山城防司令,期间他率部顽强坚持,不仅给日军造成不小打击,还为百姓转移争取到了更多时间。


到1938年,陈宝仓在安徽宣城战役中身先士卒,导致右眼被敌机炸伤,此外在德安战役中,他又率部击毙了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可以说,陈宝仓将军在抗战事业中立下了累累功勋。

而他与我党开始接触,也是始于抗战期间,当时正值国共合作,他便请求我党为他的部队建立一支政治部门,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一个有多位我党党员组成的战地服务队,就开始出现在陈宝仓将军的部队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陈宝仓将军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而到解放战争期间,他还多次暗中资助我军,因为这还遭到免职处理,到1948年,他再度复出,并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参,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主动向组织上表示,愿意为祖国统一赴台,至此,陈宝仓将军便成为了我党地下情报人员之一,开始协助吴石将军搜集军事情报。

除了吴石、陈宝仓两位中将外,吴石情报组中的上校,便是聂曦。

聂曦追随吴石将军多年,早在1941年时就开始当吴石将军的随从副官,而吴石将军也十分喜爱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因此一手提拔了他,从副官开始,后又担任过“国防部”史政局总务组长以及总务处交际科科长。

而据资料记载,在明白了吴石将军负有为中共搜集情报的任务后,聂曦没有丝毫犹豫,而是“尽力协助吴石”,很多吴石将军不方便出面的事情,都是由聂曦一手办理的,毫不夸张的说,聂曦是吴石将军最为信任和信赖的人之一。

再往后就是四位中校,分别是方克华、江爱训、林志森和王正钧,在吴石将军被捕之前,四人中的前三位,均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工作,最后一位王正钧,则是吴石将军办公室的少校副官。

吴石情报组的最后一位,也就是唯一一位上尉,名为王济甫,为吴石夫人的堂弟,时任空军训练司令部三级参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报组成员之中,除陈宝仓和方克华之外,剩余几位均是吴石将军的同乡,既福建闽侯人,而方克华则是当年吴石将军的旧部,也就是说,吴石将军利用自身影响,建立起了一支绝对信任且精悍的情报小组,而根据考证,这个小组在赴台之后,先后搜集并传递了多达23项重要军事情报。

23项情报中,包括有“防空事项记录单”、“台湾省主要公路图”、“台湾南部、中部、北部各防区兵力、番号、驻地情报资料”等,而这些,都是机密程度极高且价值极大的军事资料,连保密局的特务在事后都惊呼,“吴石是一个忠诚过度的情报员...他懂得情报的要领,特别注意数字、图表...要不是‘老郑’(蔡孝乾化名)事发,那么吴石将是中共兵不血刃而解放台湾的功臣了!”


最后再说一下几位英雄的结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吴石、陈宝仓两位将军于1950年6月10牺牲,同日牺牲的还有朱枫和聂曦,王正钧、林志森于1950年8月10日牺牲,方克华、江爱训和王济甫则被判15年徒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中校   上尉   上校   中将   情报   将军   特务   保密局   我党   工委   台湾   部门   次长   副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