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财联社】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文史典
编辑|文史典
征信翻篇的机会来了!央行一句话,能让不少人从‘老赖’变回普通人。
民行放了个大招:计划在2026年初推出“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简单来说,那些因为疫情原因一度还不上贷款、后来又补上的人,有机会把征信记录里的污点擦掉。

说实话,这个政策来的真是时候。过去三年,疫情让不少人日子过得不容易,有人房贷断供,有人经营贷逾期,甚至有人连生活费都掰着花。
虽然后来咬着牙还上了钱,但征信上的污点依旧跟着他们,像挥之不去的阴影:贷款被拒、消费受限,甚至工作也受到影响。
现在,央行的这一政策无疑是给这些人一根“救命稻草”,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开始正常的金融生活。

不过,这次救济政策也不是“谁都能捞一把”,它只针对特定条件下的非恶意逾期,那些确实是因为疫情导致还不上钱的人,才有机会“翻篇”。
至于那些明明有钱却故意装穷、挥霍无度的恶意老赖?这政策可不会对他们网开一面。
回过头来看,三年的疫情确实让不少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锐减甚至失业,是很多人违约的直接原因。

比如,有些人靠工资还房贷,但公司受疫情影响裁员或者停工,根本没办法继续按时还款;
还有些个体户或者小微企业,平时靠经营贷维持生意,但疫情期间客源断了,收入归零,贷款也就还不上了。
更扎心的是,很多人后来东拼西凑把钱还上了,但征信记录上那条“逾期”却像一个刺眼的大写加粗的标签,贴在他们的生活里,怎么都撕不掉。

按照现行规定,征信不良记录会在贷款结清后的五年里一直保留,这意味着这五年内,他们几乎不可能再跟银行打交道了。
买房?别想了;创业贷款?被拒;甚至有些高端消费也会受限,比如坐不了高铁、飞机,连出行都成了问题。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恶意拖欠”,他们只是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击倒了。

但征信记录不分青红皂白,只要逾期了就会留下污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让不少人觉得不公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决定推出“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根据央行行长潘功胜在10月27日金融街论坛上的发言,这项政策专门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
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非恶意逾期”的人能从征信的阴影里走出来,恢复他们的金融信用。

当然,这个政策也不是人人都有份,想要“翻篇”你得先满足几个条件。
逾期时间要在疫情期间,这个范围大致是从2020年到2022年底。
违约金额不能太高,具体金额标准还没公布,但肯定不是那种几千万的大额贷款。
必须已经把钱还上了,而且得是全额结清。
满足了这些条件,征信系统就会把你的逾期记录“隐藏”起来。注意,不是删除,而是不再展示。
这样一来,你在银行眼中的形象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日后再申请贷款、消费、办信用卡,基本不会再受影响。

其实,这已经不是央行第一次为了征信修复出台政策了。
早在2020年,央行就曾推出过一项针对企业的信用修复措施,当时累计帮助了成千上万家企业摆脱了信用困境。
现在,这项政策终于轮到了个人,也算是给那些被疫情“误伤”的普通人一个交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救济政策的目标是一群“非恶意逾期”的人,跟那些恶意老赖可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恶意老赖?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明明有能力还钱,却偏不还的“专业赖账人”。
他们的套路五花八门:有钱不还,转头买豪车豪宅;面对法院执行,藏资产、撒泼耍赖,甚至公开对抗法律。
对于这些人,国家的态度一直很坚决:绝不姑息。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恶意拖欠债务的人不仅会被法院强制执行,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比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或者恶意转移资产,甚至可能会被判刑。

所以,央行的这次信用救济政策并不是所谓的“征信洗白”,也不是在纵容不守信用的人,而是一次针对特殊情况的特例救济,目的是让那些无辜受到疫情影响的人能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
对恶意老赖来说,这项政策不仅没用,反而是个提醒:别想钻政策的空子,否则后果只会更严重。
其实,央行推出这项政策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考量。

从经济层面看,征信恢复后,受益群体将重新具备贷款和消费能力。比如,有人可能会重新申请房贷买房,这对当前的房地产去库存是个好消息;
还有人可能会申请创业贷款开店,又能刺激就业和消费;更别说那些被征信问题“卡住”的信用卡消费,这下也有望重新激活。
可以说,这项政策不仅是对个人的救济,更是对整个经济活力的释放。
从社会层面看,这项政策也体现了征信体系的人性化升级。

过去,征信系统的最大功能是约束和惩戒,讲究的是“严防死守”;
但随着社会发展,信用体系也应该更有温度,既要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也要给那些无辜“被拉黑”的人一个翻盘的机会。
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公众对信用体系的信任感,也能让更多人愿意主动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
央行的这次政策,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它表明,国家在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公平方面,已经不再单纯依赖“硬手段”,而是开始把“人文关怀”融入政策设计中。
当然,普通人也要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
信用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一旦失信,影响的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生活,还有整个社会的信用生态。
所以,未来在借贷消费时,一定要量力而行,理性规划,不要轻易让自己的征信“中招”。

对这项政策,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看看你身边有没有因为征信问题而受困的故事,说不定以后能帮到更多的人!
参考来源:人民网 2025-10-28 央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证券时报 2025-10-31 实施个人信用救济政策一举多赢
财联社 2025-10-28 央行释放重磅信号:明年初实施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有望助力楼市企稳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