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曾用几组关键数据,揭示了1990年代中后期房改启动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令人咋舌的扩张速度及其积累的系统性张力。
199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大约是406亿元人民币,而到了行业巅峰的2021年。
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 18.2万亿元人民币,三十年间,膨胀了超过448倍!
可以说他对房地产的洞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2023年前后,当市场对“小阳春”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
他已敏锐捕捉到结构巨变的前兆,反复强调,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基于城镇化速度放缓、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及适龄购房人口减少等核心因素。
全国新房年需求量已从高峰时的约18亿平方米,逐步回落至1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平台,需求主力正从“首次置业”转向“改善型需求”。
对此黄奇帆前瞻性地提出,未来几年,部分城市将普遍出现新房成交面积、土地出让金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均下降约20%的现象。
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供需新平衡形成过程中的必然体现,是市场对过去高增长模式的修正。
依赖“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旧有开发模式已走入死胡同。
未来房企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合理负债、稳定现金流和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之上,行业将经历一轮深刻且残酷的洗牌与整合。
2025年已过大半,数据无情地佐证了黄奇帆的判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7%,土地市场持续低温运行,多个重点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降幅显著。
曾经风光无限的头部房企,在债务重压下步履蹒跚,行业格局正经历剧烈重塑。
不得不说预言被验证的过程,也是行业阵痛显现的过程,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危机,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
最明显的是购房者普遍持币观望,入市意愿低迷,开发商降价促销效果甚微。
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但成交周期显著拉长,流动性几近枯竭,市场陷入“越冷越无人买,越无人买越冷”的负向循环。
尽管部分头部企业债务重组取得进展,但大量中小房企债务风险仍在持续暴露。
项目停工、延期交付问题频发,不仅严重损害购房者权益,更冲击着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据相关统计,2025年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到期规模仍处高位,偿债压力巨大。
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源的大幅缩水,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
部分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基建投资、公共服务支出能力受到制约,对区域经济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财政压力也迫使地方政府更加审慎地对待土地供应和新城开发。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持续低迷已对钢铁、水泥、建材等相关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部分企业订单锐减,经营困难,就业压力随之增大。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层面果断出手,设立保障基金,该基金的核心职能是直接注资符合条件的困难项目,优先用于“保交楼”。
确保已售出住房能够按期、保质交付到购房者手中,保障最根本的民生权益。
同时首付比例历史性下调,全国范围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二套房降至25%,显著降低购房门槛。
相对应的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部分城市首套房利率已降至3%左右的历史低位。
这一轮史诗级救市,绝非仅为短期托市,通过“国家队”基金直接介入“保交楼”。
是对社会最痛点——民生问题——的最强有力回应,直接稳定了数百万购房家庭的核心利益。
同时,为房企注入流动性,缓解其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风险无序蔓延至金融系统,这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大局的基石。
而史无前例的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组合拳,其核心在于“降门槛”与“降成本”双管齐下。
通过降低购房的初始资金压力和长期持有成本,显著提升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和意愿。
旨在打破观望僵局,逐步修复市场信心,最终实现“量”的企稳回升,形成正向循环。
至于推动行业加速转型,国家在纾困的同时,正以有形之手强力推动市场加速出清过剩供给,挤压无效产能,引导资源向稳健优质房企集中。
更重要的是,通过收储存量房转保障房,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运营,从单一的商品开发转向覆盖更广的住房保障体系。
这为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告别“三高”粗放增长,拥抱精细化、服务化、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而如此大规模的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需要时间,市场信心的修复是一个渐进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三个20%”所代表的深度调整态势,在2026年仍将是市场主旋律,尤其是在部分前期过热、库存压力巨大的城市,房企分化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不过这并非是唱衰的哀鸣,而是市场回归理性必经的蜕变。
国家出手,既救急更谋远,其深意在于:唯有告别旧模式的高歌猛进。
方能在新平衡的基石上,重建一个服务于民生福祉、匹配于高质量发展的健康行业。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