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有些人看见了互联网能够带来的暴利就彻底走不动道了,而他们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把欲望的手伸进了老百姓的兜里。
疯狂炒作流量,把所有人骗的团团转,在事情败露的最开始依旧在叫嚣,而法律将会还给我们一个朗朗乾坤。
这个被人民日报点名封杀的人是谁?他最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网红“柴怼怼”的全平台账号都显示“已依法处理”,我想无数人应该都长舒一口气了吧,那个一度被粉丝奉为“打假英雄”声称刚接受过央视采访的珠宝博主转眼就成了阶下囚,连同他的妻子一起,在今年10月17日被正式批捕。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网红翻车,而是对整个互联网的一次警告,一次对“流量商业”的制裁,柴怼怼的覆灭是一定的,因为他为了流量毫无底线,同样也实在太嚣张了,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找到了流量密码。
并且成功地将影响力变成了武器,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胖东来的声誉上,疯狂吸食流量,然而他的整个商业都建立在谎言和假货之上,当监管的铁拳、市场的反噬和法律的利剑同时落下时,等待他的只有一场无可挽回的总清算。
任何一个骗局的开始都需要一个足够可信的身份,柴怼怼的成功恰恰源于他给自己塑造完美人设,正是因为这个人设,也让他的每一次攻击都“师出有名”,他深谙包装之道,对外亮出的身份是“珠宝公司总裁”,听起来就颇具分量。
为了让这个身份更加金光闪闪,他甚至高调宣传自己接受了央视的专访,利用央媒的影响力加深公众对他的信任,这确实非常有效,在极端时间里就塑造了一个专业和高端的形象,有了专业身份还不够,他还需要占据道德高地。
于是“打假英雄”的人设就出现了,他将自己塑造成消费者权益的坚定捍卫者,每一次出击都像是在为民请命,这也是他能迅速聚拢起普通人信任的原因,也为他后续的抹黑行为披上了一层“正义”的外衣。
为了让线上形象落地,他还得有实体支撑,“全国连锁店”便粉墨登场,可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这些连锁店,不过是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临时搭建的简陋场景,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自己企业家的身份。
今年4月,柴怼怼将他的矛头对准了河南许昌的知名零售企业胖东来,选择胖东来,是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攻击目标,这家被誉为“零售界神话”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国民好感度。
创始人于东来更是被雷军等一众企业家赞誉有加,攻击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优等生”,话题的爆炸性和争议性,远非普通企业可比,一句“几百块成本的玉石卖上万”瞬间点燃了公众对于价格欺诈的愤怒。
然后他又对玉石质量提出质疑,甚至暗示胖东来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流量来了,变现也就开始了,就在全网热议胖东来事件的同时,柴怼怼的直播间灯火通明。
短短几个月,他通过直播带货将这波争议热度转化为了超过50万元的销售额,“攻击是手段,卖货是目的”的商业本质昭然若揭,面对铺天盖地的污蔑,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情绪激动,甚至一度萌生了关店退休的想法。
为了自证清白,胖东来被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将案件诉诸法律,公布了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甚至将产品送去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互联网的黑暗就是如此,“流量碰瓷”最恶劣的一面就是即便你清白无辜,也要被扒掉一层皮。
柴怼怼的主营产品是玉石,一位网友在他直播间花了近2万元买了一只手镯,满心欢喜地拿去检测,结果却如晴天霹雳——“染色和田玉”,另一位消费者更惨,花1.6万元入手的手镯,经鉴定机构估值仅值367元。
价值缩水数十倍,这已经不是暴利,而是赤裸裸的诈骗,一些消费者拿着从他那里买来的玉石去鉴定,有的机构甚至直接拒收,理由是“没必要检”,连最基本的标准都达不到,许多人佩戴后不久,就出现了掉色的情况。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他直播间里售卖的玉石竟有半数是染色的假货,他那堆放在办公室地上、如同垃圾般的“玉石”,就是他商业帝国的真相,虚假宣传是这家公司的常态,他卖的白酒,敢宣称能够“抗癌”。
所谓的排湿茶,被吹嘘成能“瘦肚子”,中药茶饮,则能“排结石”,其妻子名下的一家关联公司就曾因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这种欺骗贯穿了他们的商业理念,这样的害人精不除,更多人将会受害。
今年“五一”期间,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胖东来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调查结果很快公布,胖东来的玉石采购、销售手续齐全,明码标价,平均毛利率不足20%,这份权威报告,不仅彻底还了胖东来清白,也让柴怼怼的谎言不攻自破。
调查结果公布后,胖东来的玉石柜台被消费者抢购一空,口碑不降反升,紧接着,国家级的力量开始介入,国家网信办启动了针对恶意抹黑企业的“清朗”专项整治行动,今年7月,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公开发文,点名通报柴怼怼“无依据抹黑企业”的行为。
平台的反应也很迅速,在接到胖东来投诉并审核后下架了柴怼怼的大量侵权视频,并对其做出了限制投稿一个月的处理,最终,法律的铁锤落下,他的全平台相关账号被依法关闭,今年9月8日,柴怼怼被警方刑事拘留,其妻次日也被刑拘。
10月17日,警方正式宣布,二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逮捕,截至被捕时,他仍有几十万元的货款未退还给消费者,从舆论审判到司法审判,这条罪恶的产业链,终于迎来了它的终局。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