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的无奈:不管如何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亡国的命运

陈朝立国三十二年,共传五帝。

纵向对比,陈朝皇帝的平均素质要远高于南朝的绝大部分皇帝。

但历史的无奈就在于此。经过百余年对峙,南北分裂的局面,此时已接近尾声。

过大的实力差距,使得陈朝皇帝的励精图治,都是做无用功。不可能改变南朝被北朝统一的历史大势。

南陈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陈蒨驾崩。

由于太子陈伯宗年轻,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便掌握了大权。

两年后,陈顼以皇太后的名义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生产,颇有陈文帝的遗风,使得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

但由于得位不正,朝野一直有人指指点点。陈顼需要立威。而要想立威,开疆扩土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当时除了南陈外,还有北周和北齐。以陈朝的国力,同时对北周、北齐开战,显然不现实。只能联合一个,针对另一个。

那要联合哪个呢?

答案必须是北周。

一来,陈朝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离北齐治下的淮南仅一江之隔。

可以说,陈朝是“天子守国门”

如果陈军主力向西讨伐北周,齐军趁虚南下,搞不好就是满盘皆输。

并且淮南地区河道纵横,也有利于陈军水师征战。

只有先拿下淮南,确保长江主航道,陈军才能放心大胆地攻打江陵、襄阳等地。

二来,北周的政局比北齐稳定。

陈顼篡位不久,北齐太上皇高湛去世,其子高纬正式掌权。

高纬贪玩,不理国事,便把朝政一股脑地扔给录尚书事高阿那肱、侍中穆提婆等人。

这帮佞臣,无才无德,搞得北齐忠良离位、政局糜烂。

北齐武平三年(572年),穆提婆等人诬陷大将斛律光谋反。高纬不辨是非,竟然下旨将斛律光处死。

稍早之前,北齐另一位名将段韶病死。

北齐三大名将,斛律光、段韶、高长恭。现在死了俩。

一时间,北齐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相比之下,北周则是国主亲政,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斛律光被冤杀的同年,周武帝宇文邕亲自动手,超度了权臣宇文护。

宇文邕雄才大略,亲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

另外,北周此前曾大举进攻陈朝的湘州(今湖南长沙)。结果沌口一战,北周、西梁联军完败。陈军趁机发动反攻,兵锋直指江陵,打得北周数年之间不敢再南下。

吃一堑长一智,这时候的宇文邕不敢打南陈的主意,也有意联陈抗齐。

既然形势明朗,陈顼便召集大臣朝议。

自梁末以来,南朝二十余年间,兵锋不敢过长江一步,南陈公卿大臣慑于北齐积威,普遍不同意北伐。只有大将吴明彻坚决支持。

陈顼力排众议,以吴明彻为都督,领兵十万征讨北齐。

南陈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吴明彻挥师北上,史称“太建北伐”。

是役,陈军分四路出击:

中路为主力,由吴明彻亲自指挥,渡江攻秦郡;

西路由黄法氍指挥,自采石矶过江,西攻历阳;

东路由徐敬成指挥,率偏师攻打扬州。

另外,西阳太守周炅同步从西阳、武昌一带出兵,进攻北齐罗州(今湖北蕲春)。策应主力。

北齐内部政治动乱,加之齐人对淮南不重视,认为这是意外得来的边鄙之地,统治十分残暴,导致民怨沸腾。

因此陈军北上后,百姓箪食壶浆,进展非常顺利。

就在齐军兵败如山倒之际,高纬又来给陈顼瞌睡送枕头——将自家最后一个能打的兰陵王高长恭也赐死了。

战至同年十一月,陈军收复数十城,将边界由长江推至淮河一线。

陈军的胜利让宇文邕看穿了北齐的虚弱,决定一战灭之!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亲率大军攻入北齐境内。

周军纪律严明,禁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犯者皆斩。颇得民心。

但因宇文邕生病,这次东征不了了之。

次年十月,宇文邕复攻北齐。

北方大战期间,陈顼萌生饮马黄河的雄心。

但他没有在北周进攻北齐的间隙“趁火打劫”,却在北周统一北方后,才姗姗出兵。

结果,陈军不仅没能饮马黄河,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吃了大亏。

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争夺淮北未果,被周军所俘。

陈军二次北伐投入的兵力,大概八万人。

其中一半在吴明彻被俘时,也被周军俘虏,只有萧摩诃等二千余骑跑路成功。

另一半,四万多人,要防御淮南数十座城池,显然兵力不足。

因此当第二年,周军攻入淮南后,太建北伐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

南方所谓的“长江天险”,关键在于淮河。有淮河防线在,长江才能成为真正的天险。

如今淮南既失,北周又统一北方,南陈面临了空前的军事压力。

更要命的是,陈朝底子太差。突然损失这么多精兵,一时半会根本恢复不过来。

《隋书·地理志》记载,陈朝巅峰时期,也就是收复淮南后,也仅有“户六十万”。

作为对比,北齐巅峰时期有户三百万,人口两千万。

当然,有观点认为南北朝时期仅统计编户齐民,大量隐匿人口未被计入。陈朝的实际人口应该在一千万左右

但隐匿人口既然未被计入,那就说明南陈朝廷无法向隐户征税,无法征发这些隐户。

不向朝廷交税,不能给朝廷服役,实际人口再多也没有意义。

由于资源获取能力太弱,在吴明彻失败后,陈朝再也无力争夺淮南,只能坐等灭亡。

这正是所谓的强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弱者却只有一次机会。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由于不满杨坚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发难。

旬日之间,三总管就聚集了十万兵马。

北周陷入内乱,陈顼因为没钱、没兵、没将、没信心,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什么也干不了。

第二年(581年),杨坚平定叛乱后,篡周建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同年,陈顼病重,太子陈叔宝与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在一旁侍疾。

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见老爷子命不久矣,便准备当堂刺杀陈叔宝。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陈顼去世,陈叔宝在灵前痛哭,陈叔陵觉得机会来了,让左右侍臣去外面取剑。但侍臣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取来了上朝时的木剑。

陈叔陵差点没气死,自己又找了一把锉药的刀,砍中陈叔宝的颈部。

异常幸运的是,那把锉药的刀太钝,陈叔宝大难不死。

陈叔陵急了,准备补刀。陈叔宝的生母柳后见状,冲上来阻止。陈叔陵又砍倒柳后,陈叔宝的乳母吴氏抱住他的胳膊。

这时,陈叔坚也冲了过来,将陈叔陵擒住。

陈叔陵奋力挣脱,逃出宫门。

事后,陈叔宝派萧摩诃讨伐陈叔陵。

最终,陈叔陵被杀,诸子赐死。

诛灭了陈叔陵全家,陈叔宝即皇帝位,是为陈后主。

陈叔宝继位之时,正值杨坚开国之初。

杨坚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朝群臣争劝杨坚伐陈。

但当杨坚派高颎节度诸军,准备伐陈时,突厥杀了过来。

隋军准备不足,被突厥打了个措手不及。

杨坚无奈,只得命令高颎班师,草草结束伐陈战役。

刚登基就被啪啪打脸,这要是不报复,以后别混了!

经过一年备战,杨坚出动几十万大军,在东起河北,西至甘肃的几千里国战线上,与突厥展开全面战争。

大举北伐的同时,杨坚使出离间计,通过打一派,拉一派,成功将突厥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

然而,游牧民族行踪不定,尽管突厥分裂了,隋朝对之却无可奈何。双方的冲突演变成了僵持局面。

后来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东突厥联合契丹、奚、高句丽等势力夹击隋朝。

鉴于北面的几个跳梁小丑暂时灭不了,杨坚审时度势,决定还是“先南后北”。

隋朝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征召后梁皇帝萧琮入朝。萧琮不敢抗命,率众臣从江陵赶到长安朝见。

萧琮前脚刚走,杨坚就派兵进驻江陵,废掉了这个傀儡小朝廷。后梁就此灭亡,存在三十三年。

同年十一月,隋文帝与宰臣谋议伐陈之策。

虢州刺史崔仲方提议,可以在长江下游的各沿江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备渡江。另在成都、襄阳等地速造战船,准备水战。陈军如果派精兵增援长江中上游,下游的隋军即可乘虚渡江。陈军如果按兵不动,上游隋军则可顺江东下,直取建康。

高颎提出了一个更狠毒的“消耗计划”。

江南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比江南晚,高颎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在江南农忙而江北农闲时,征发大军,做出要渡江南攻的假象。

陈朝如果征兵防备,必然会错过农时、消耗储粮。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陈朝会产生懈怠心理,以为又是在逗自己玩,不做防备。趁此机会,正好可以举兵南渡,打他个出敌不意!

另外,南方天气热,陈朝官民储积的物资,通常是放在竹片或茅草建造的房子里。而不是像北方人将物资藏于地窖之中。

茅草房怕火,于是高颎建议,可遣小股人马偷偷过江,顺风放火,毁掉陈人财物。这样反复骚扰,不出两年,陈朝就会财力俱尽。

吴州总管贺若弼的想法与高颎类似。他建议在扬州驻扎一万人马,隔一两个月时间就换防,趁换防时,故意把动静闹大。南岸的陈军起初肯定很紧张,反复这般操作,时间长了,陈军肯定会觉得隋军只是瞎折腾,也就不管了。待时机成熟,突然出击!

杨素等人也争献平陈之策,杨坚均予以采纳。

随后,杨坚任命秦王杨俊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率领水陆大军十余万进驻汉口。又任命杨素为信州总管,驻守永安郡(治所在今湖北新州)。

杨素的任务是造船,为将来隋军顺江而下,扫平江南做准备。

同时,长江北岸的隋军按计划在边境搞事。

消息很快传到建康,有人提醒陈叔宝要加强军备。

但陈叔宝却不以为意,他自信地表示:“王气在建康,当年北齐犯我三次,三次都是无功而返。北周两次来犯,也被我们打的落荒而逃。想必无忧。”

继续奏乐,继续舞!

陈叔宝宠信的大臣孔范是个马屁精,见陈叔宝这么说,便附和道:“长江是天险,自古隔断南北,隋兵除非长上翅膀飞渡,否则休想打过长江。一定边将贪功,夸张战报,虚多实少。妄言事态紧急而已。”

陈叔宝觉得孔范的话,说到自己心里去了,认为长江不可逾越,有恃无恐,干脆不再过问国事,仿佛亡国的威胁并不存在

正事不干,那陈叔宝平时干什么呢?

一个字概括:玩。

陈朝自陈霸先开国以来,内廷陈设非常简陋。陈叔宝认为后宫过于朴素,不能金屋藏娇,于是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宫殿修好后,陈叔宝没事就叫上一帮文人,写词作曲。创作带有色情意味的艳情诗。

文思迟缓、写不出来的人,往往会被陈叔宝罚酒。写得好的诗词,则被谱上新曲子,交给宫女们学习、演唱、配舞表演。

陈叔宝通常会安排上千名宫女演唱那些靡靡之音。除了著名的《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也是经常表演的曲目。

陈叔宝还很好色。为了满足淫欲,他采选江南美女,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后宫佳丽团。

其中最受宠的十人:贵妃张丽华龚贵嫔、孔贵嫔、王美人、季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都以才色见幸。

陈叔宝轮流召幸她们,生下二十五个子女。生育能力还挺强。

除了玩自己的女人,陈叔宝还颇有“魏武遗风”,对大臣的老婆也不放过。

当时萧摩诃丧偶,续娶了夫人任氏。

这位任氏的体态容貌都很出众。又因为和张丽华结为姊妹,便经常出入宫廷。

久而久之,任氏与陈叔宝眉来眼去,勾搭成奸。

萧摩诃得知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很是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叹道:“我为国家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而皇上不顾纲常名分,奸污臣妻,教我有何颜面立于朝廷!”

陈朝与隋朝的实力差距本来就悬殊。如今君王不上朝,君臣之间又有嫌隙。也真是到了该亡国的时候了。

时间来到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完成准备工作,旋即高调宣布讨伐陈朝,誓要统一天下。

由于之前多次上演“狼来了”的把戏,陈朝君臣得知消息后,还以为隋朝这次又是故意忽悠人,便没有做准备。

同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管灭陈事宜。

杨广不懂军事,所谓的主帅只是名义上的,故而伐陈的具体事务由高颎实际负责。

高颎的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杨广率军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贺若弼出扬州,三路人马围攻建康;

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今湖北蕲春北),攻九江,掩护杨广主力军。

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沿海迂回南下入太湖,奇袭吴县(今江苏苏州),支援杨广主力军。

先前进驻汉口的杨俊,统帅中上游三路隋军,阻挡中游陈军支援建康。

此次南征,共有总管(一路军队的将官)九十位,军队合计五十一万八千人,声势极其浩大。

隋军黑云压城城欲摧,陈叔宝却什么也不知道。

开皇九年(589年)元旦,陈叔宝为了在新年元会上夸耀军威,居然将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兵马调回了建康。

贺若弼趁机率军从扬州秘密横渡长江。

京口守军仓促应战,约六千余人被俘。

贺若弼很有心计,下令发给陈军俘虏口粮和遣散费,让他们每个人带上伐陈的传单,各回乡里。

陈军官兵捡了条命,拿着传单回家后,都说隋军是仁义之师。给隋军做义务宣传员。

受此影响,很多地方的陈军望风而降,隋军推进顺利。

同一天,韩擒虎发现对岸采石矶的陈军也在进入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喝得烂醉如泥,便撇下主力,率领五百精骑趁夜色渡过长江,攻占采石矶。

陈叔宝自认为牢不可破的长江天堑,就这样被贺若弼和韩擒虎轻易“飞渡”了。

第二天,陈叔宝从酒醉中醒来,突闻京口、采石矶失守,大惊失色,慌乱分派诸将抵御。然而为时已晚。

正月初七,贺若弼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

陈叔宝得知消息,不知所措,有人建议他派水师截断隋军补给线,切割隋军。

但陈叔宝胆小,不敢出击,下令放弃钟山、石头城(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等险地,命主力固守建康城外。

韩擒虎过江后,一路向东北方向狂奔,抵达新林(今南京西南)附近。

另一支隋军在南京北郊击败陈军后,进占石头城。

同时,燕荣率领的水师也从海上杀入三吴地区。

至此,隋军将建康团团包围。

正月二十日,陈叔宝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以萧摩诃为前锋,派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率十万大军到钟山与贺若弼决战。

两军一交手,贺若弼虽然初战失利,但他很快就发现孔范是个软柿子,旋即对孔范所部发起进攻。

孔范曾吹嘘:“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

真到了玩命的时候,这老小子跑得比谁都快。

萧摩诃因为陈叔宝给自己戴绿帽子,毫无战意。

结果十万陈军溃败,萧摩诃在战场上被生擒,贺若弼乘胜追击,推进到乐游苑(今南京玄武湖南侧)。

任忠逃回建康后,对陈叔宝说败局已定,让陈叔宝准备船只,投奔上游的陈军,自己先到城外整顿余众

陈叔宝感动不已,给了任忠两袋金子,让他安抚人心。

结果任忠走后,扭头就投靠了韩擒虎,并把建康台城(建康宫)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给了韩擒虎。

陈叔宝整理好行装,在宫中等任忠来接自己,然而等来的却是韩擒虎。

隋军冲进皇宫后,将陈朝宗室诸王及一帮大臣生擒。

陈叔宝无处躲避,便和张、孔两个宠妃藏进枯井中。

韩擒虎找不到陈叔宝,就让人抓来内侍盘问,一个内侍指了指井口。

隋军士兵看井下漆黑一团,叫了几声,没人应答,就往井里扔石头。

陈叔宝吓尿了,连忙求饶。

听到声音,众军扔下绳子,喝令陈叔宝拽住绳子上来。

当夜,贺若弼也杀进皇宫。

贺若弼听说韩擒虎捉住了陈叔宝,就传令将他带来看看。

陈叔宝见到贺若弼,诚惶诚恐,汗流浃背,双腿战栗,求饶不止。

贺若弼表示:“你是小国之君,投降我大隋,也能做个归命侯,不需要恐惧!”

陈叔宝心想不用死了,便再三拜谢。

除了江东战场,隋军在其他各条战线也都进展顺利。

杨素率水师出三峡,按计划进攻两湖地区。

陈军在西陵峡口以三条铁锁横江,阻断隋军东出,使得隋军一度遭受重创,死亡五千多人。

后来杨素发动夜袭,一举打破封锁。

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大势已去,便率军三万、楼船千余艘,企图顺江东走。但被隋军阻于汉口以西。

不久,杨素与杨俊在汉口会师,另派刘仁恩部南攻湘州,击擒岳阳王陈叔慎。

晋熙王陈叔文不敢再战,写信向杨俊请降。

继江东被隋军攻占后,长江中游也非陈国所有。陈朝灭亡。

实事求是地说,陈叔宝是个昏君。

昏君的所有特质,如荒淫无道、大兴土木、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但陈朝的灭亡,不能全怪在他身上。

即便他老爹陈顼还活着,陈朝该亡也得亡。无非是战争会打得更惨烈一些,最后的结果不会变。

毕竟陈朝与隋朝的实力差距太悬殊了,纵然是李世民、朱元璋,也很难翻盘。

只能说,当南梁接连丧失淮南、荆襄、巴蜀后,命运留给陈氏的,只有余晖。

开皇九年(589年)三月,陈叔宝及陈朝所有宗室子弟被俘至长安。

杨坚对威胁他皇位的北周皇族,照着族谱杀。对没有威胁的陈朝宗室,稍微好点,一个没杀,但待遇不高。

如当年救下陈叔宝的陈叔坚,被杨坚打发到瓜州种地。

陈叔坚养尊处优惯了,哪会耕田,只能在一家酒馆做小工,维持生计。

直到杨广继位,陈叔坚才咸鱼翻身,担任遂宁太守。

陈叔坚一度权倾朝野,连他都只能做小工,其他人的处境可想而知了。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陈叔文是因为主动投降,杨坚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封他为宜州刺史。

考虑到江南人心不稳,杨坚对陈叔宝也挺客气。

每次举办宴会的时候,杨坚怕陈叔宝触景生情,规定不能演奏江南吴地的音乐。

陈叔宝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好,杨坚请他吃吃喝喝,他从来不客气。吃完喝完后,他还喜滋滋的对杨坚说:“我现在没有官爵职位,每次参加宴会,都感到很尴尬,希望能获得一个官号。”

杨坚见状,感叹说:“这种没脸没皮的人,自己还是第一次见。”

几声叹气后,杨坚赐予陈叔宝三品待遇。

陈叔宝是不是真的没脸没皮呢?

不知道。反正靠着这种没皮没脸的表现,他熬死了杨坚。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紧接着,杨广即位,改元大业

四个月后,陈叔宝在洛阳城病死,终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因为亡国,陈叔宝没有皇帝谥号。

但因为他被追赠为长城公,还是得给他定谥号。

杨广想了想,给陈叔宝的谥号定为“”。

可笑的是,十四年后,杨广在扬州被部将所杀,李渊给杨广的谥号也是“炀”。

杨坚一辈子省吃俭用,过着苦行僧的生活。陈叔宝大吃大喝一辈子,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

而杨广最终死于非命,陈叔宝却是善终。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叔宝才是人生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历史   励精图治   亡国   无奈   命运   北齐   北周   淮南   长江   开皇   总管   江南   隋朝   江陵   突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