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老伴儿每天一起床就刷牙,刷得比年轻人还勤快,咋还老说牙疼、口气重呢?”
在市中医院口腔科的诊室里,64岁的李阿姨一脸纳闷。
医生听完笑了笑,说了一句让她彻底惊住的话:“光是晨起刷牙,不一定能保护牙齿,刷的时间选错了,等于白刷。”
这话听着玄乎,可不少人一查,还真有道理。
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第四次)》显示,全国超过78%的人刷牙方式和时间点都不对,真正做到“科学刷牙”的人,不到20%。
《黄帝内经》里早就提到过:“齿为骨之余,肾之标也。”意思是,牙齿健康不仅靠勤快,还得讲究“时与法”。
一、“晨起刷牙=白刷”是真的吗?
很多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刷牙,嘴里一阵“咯吱咯吱”,以为这样最干净。
可牙医们的意见是:晨起刷牙不能少,但不能只看“有没有刷”,还要看“刷在什么时候”。
1.夜里细菌疯狂繁殖
研究表明,睡眠6小时后,口腔内细菌数量可达到白天的2~3倍。一夜之间,牙齿表面布满牙菌斑,口气重的罪魁祸首就在这。
2.不刷牙先吃饭,等于吞细菌

如果起床就吃早餐,那些夜里积攒的细菌、牙垢,就会随着食物一起被吞进肚子。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炎症、龋齿、牙龈炎。
3.早餐后立刻刷牙,也有风险
很多人习惯饭后一刷了之,但若吃了酸性食物,如橙汁、咖啡、番茄,牙釉质会暂时“软化”,这时刷牙反而会磨损牙面。
4.牙医建议的正确顺序:
起床后——先刷牙,再吃早餐。
如果想饭后刷牙,记得等30分钟,让牙齿“缓口气”。
古人讲“晨起盥漱,以养五脏”,这“漱”可不是随便漱一口水,而是指温水净齿、清舌、通口气。现代医学的研究,倒也和这古训不谋而合。
二、一天中刷牙的最佳时机

1.早晨起床后:第一道防线
这是“清除夜间细菌”的关键时刻。临床数据显示,起床后立即刷牙能减少约75%的夜间菌斑负荷,对预防口臭、龋齿最有效。
2.早餐后(30分钟后):巩固清洁
如果早餐有酸奶、水果、咖啡这类食物,马上刷牙会磨损牙釉质。最好的方法是饭后用温水漱口,或嚼无糖口香糖中和酸性,再等半小时再刷。
3.午餐后:上班族的盲区
很多人午饭后忙着工作、学习,很少刷牙。其实中午那次清洁尤其重要。
《中华口腔医学会健康指南》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午餐后刷牙一次,可减少牙菌斑增长一半以上。
4.睡前:不可替代的关键时刻
睡前不刷牙,口腔里的细菌会整夜“开派对”。
牙医实验证明,坚持睡前刷牙的人,牙菌斑指数要低40%,龋齿风险减少53%。
睡前刷完牙后,别再吃任何东西,也别喝含糖饮料,否则全白费。
三、正确刷牙的4个核心细节
1.时间要够:2分钟是底线
不少人刷牙时间不到1分钟,实际上清洁度不到标准的一半。可用计时器、音乐节拍辅助——哼两遍生日歌的时间,刚好120秒。

2.方法要对:45°角巴氏刷牙法
牙刷与牙龈成45°角,小幅度来回轻刷,重点清理牙龈沟和牙缝。
力度太大会磨损牙釉质,轻柔、慢刷才有效。
3.牙线必不可少
《美国牙科协会》数据显示,每天使用牙线能降低牙龈炎发病率30%。刷牙只能清洁牙面,牙缝的残渣非牙线莫属。
4.漱口水只是“锦上添花”
漱口水杀菌有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刷牙。
对口腔黏膜敏感者,最好选无酒精配方。
四、常见刷牙误区
1.刷得越多越干净?错。
一天2~3次足够,刷太多会磨损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
2.用力越大越好?错。
很多人以为“用力等于认真”,其实越用力,牙龈萎缩越快,牙根暴露越严重。
3.漱口水能替代刷牙?错。
这只是“口气掩盖剂”,杀菌有限。牙刷+牙线才是主力军。
4.只刷牙不刷舌苔?错。
舌苔藏着大量细菌,不清理会引起口臭。刷牙时顺手清舌苔,更干净。
结尾:
古人说“齿白如玉,寿可百年”。
现代研究也发现,牙齿健康与全身疾病息息相关——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概率高出正常人1.5倍。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牙齿不光代表口腔,还映射肾气、脾胃。牙齿若常出问题,多半和脾肾虚弱、饮食不节、刷牙不当有关。
专家建议:
每天固定早晚刷牙,配合牙线清洁;
刷牙时间掌握在2分钟;
睡前刷牙后不进食;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别小看那把牙刷,它是守护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等哪天你能做到“早起刷得对、夜晚刷得净”,那口气清新、牙白如玉的笑容,才是真正的“养生起点”。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