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曾被炒到10万元一瓶的“宫廷贡品”,是年销623亿的“养生顶流”神话。
没想到2024年头部企业净利润暴跌超两成,甚至有人说吃燕窝不如吃鸡蛋,燕窝是智商税,短短几年间从云端跌落地表,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咱就扒一扒这碗“天价糖水”背后的起起落落,看看曾经抢着买单的人,为啥现在都捂紧了钱包。
要说燕窝的“走红史”,还得从600多年前的一场风暴说起,相传郑和下西洋时,船队遇上大风浪,被迫飘到马来群岛的一座荒岛上。
船员们饿了好几天,眼瞅着要撑不下去,有人发现岩壁上挂着一个个像小杯子似的鸟窝,没办法只能摘下来煮着吃。
可没想到,吃了几天之后,原本面黄肌瘦的船员们,居然个个脸色红润,干活也有劲儿了。郑和一看这东西这么“神奇”,回国的时候就特意带了些献给明成祖。
就这么一下,燕窝直接跳进了皇宫,成了只有皇帝、后妃才能吃到的专属补品,到了清朝,燕窝的“贵族范儿”更是拉满了。
乾隆皇帝每天早上都得空腹喝一碗冰糖燕窝粥,说能养生;慈禧太后的膳桌上,要是少了燕窝,都不算正经吃饭;
就连《红楼梦》里,林黛玉身子弱,薛宝钗还特意送她燕窝补身子,俩人的关系都因此近了不少。
那会儿的燕窝,可不是谁都能碰的,一来是真稀缺,它不是普通麻雀窝,是金丝燕在繁殖期用自己的唾液混合羽毛、树枝搭的窝,一对燕子要忙活30到45天才能做好一个。
二来是难采,过去都得靠人钻进山洞里徒手摘,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来,产量低得可怜。所以当时的燕窝,妥妥的“奢侈品”,普通人别说吃,见都见不着。
燕窝真正从皇宫走到老百姓身边,得感谢一个叫黄健的福建人。上世纪90年代,黄健还是个高中老师,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非要去新加坡打工。
到了那边他才发现,街上到处都是燕窝店,有钱人买燕窝跟买水果似的,可国内却没几个人见过这东西,不仅买不到,就算有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那时候中国经济正好开始起飞,老百姓手里有了闲钱,对“高端滋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黄健一看这商机,立马决定回国创业。
1997年,他回到厦门,从东南亚进口干燕窝,把自家房子改成加工点,又在华联商厦租了个只有2米宽的小柜台,起了个简单的牌子就开始卖。
没想到这生意居然火了,到2011年,他的品牌“燕之屋”在全国开了400多家门店,销售额直接突破10亿元,成了燕窝行业的“大哥大”。
黄健正琢磨着推动公司上市,想把燕窝生意做得更大,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差点把整个行业都搞垮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血燕”的说法?商家都说这是金丝燕“呕心沥血”筑的窝,颜色鲜红,营养价值比普通燕窝高好几倍,价格也炒到了天上去。
可实际上,血燕只是金丝燕在山洞里筑的窝,因为山洞里的矿物质渗进去,才变成红色的,跟“呕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架不住消费者信啊,2011年的时候,市场上对血燕的追捧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有钱都未必能买到。
供需一失衡,黑心商家就开始动歪心思了,既然血燕贵,那把普通燕窝染成红色不就行了?于是乎,各种染色剂、熏制材料都用上了,只要能变红,根本不管安不安全。
最先出问题的是北京一位姓霍的女士,她买了燕之屋的特级血燕,吃了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发烧、头痛、恶心,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这燕窝里的亚硝酸盐超标了33倍!
要知道,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吃多了会出人命的。,这事一曝光,浙江工商局立马对市场上的血燕进行抽检,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傻了,不合格率100%!有的燕窝亚硝酸盐甚至超标300多倍,就连燕之屋这样的头部品牌也没能幸免。
这场“血燕危机”直接让燕窝行业崩了盘,2011年行业销售额还有65亿元,到2012年就跌到了22亿元,一下少了一大半;
燕之屋更是惨,全国数百家门店关门,最后只剩下100多家,上市计划也彻底泡汤,为了救这个行业,国家不得不出手整顿。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推出了“燕窝溯源码”,每一盏燕窝都有一个专属的“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它的产地、加工企业、检测报告,是不是正规货一看便知。
这招还真管用,从2014年到2023年,我国溯源燕窝的进口量从3.09吨涨到了557.1吨,翻了180倍;市场规模也从65亿回到了623亿,每年增长率都接近30%。
要知道,咱们国内的燕窝大多靠进口,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主要产地,有了溯源码,消费者才敢放心买,燕窝行业才算慢慢缓过劲来。
燕窝能在短短几年间重回巅峰,甚至做到年销600亿,靠的可不是“养生功效”,而是品牌们的“花式套路”,一边搞产品创新,一边疯狂营销。 先说说产品创新。
过去吃燕窝太麻烦了,干燕窝得泡好几个小时,还得一点点挑毛,炖的时候火候稍微没掌握好就炖烂了,普通人根本没那功夫。
2012年,燕之屋率先推出了“即食燕窝”,独立小包装,打开就能吃,保质期还长,不管是在家、在办公室,还是出门玩,随时都能喝,一下解决了“麻烦”这个大问题。
后来又冒出来一个叫“小仙炖”的品牌,主打“鲜炖燕窝”,说自己是冷链运输,保质期短,更新鲜。2020年双十一的时候,光这一个品牌就卖了4.56亿元,可见有多火。
这些创新把燕窝从“需要精心准备的滋补品”,变成了“随手就能吃的快消品”,买的人自然就多了。 再说说营销,那更是把“网红经济”和“明星效应”玩到了极致。
直播带货里,主播们把燕窝吹成“养颜神器”,说吃了能美白、抗老;小红书、抖音上,到处都是“吃燕窝一个月,皮肤变透亮”的种草文案;
明星代言更是扎堆,燕之屋请了王一博,小仙炖签了王俊凯,就是要打破燕窝“只有贵妇才吃”的标签,让年轻人也跟着“激情下单”。
可热闹背后,猫腻也不少,最让人吐槽的就是“价格高、含量低”。就拿某款热门的即食燕窝礼盒来说,10碗一共1380克,卖3780元,平均一碗要378元,可里面的干燕窝含量只有“大于等于5克”,占比才3.6%,剩下的93.4%都是纯净水和冰糖,这不就是“天价糖水”吗?
2020年的时候,还有个网红主播带货的即食燕窝被曝光了,检测发现里面的唾液酸含量只有74毫克/公斤,占比0.0074%,远低于“特级燕窝10%”的标准,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最多算“燕窝风味饮品”。
打假人王海还爆料,这种假燕窝成本只要4块钱,却卖40块,利润率高达900%,简直是暴利。 更让人无语的是营养价值。
商家总说燕窝有蛋白质、唾液酸,多吃对身体好,可跟鸡蛋一比,简直差远了。10克燕窝只能提供3到5克蛋白质,而一个普通鸡蛋就能提供6克蛋白质,才几块钱。
至于唾液酸,人体自己就能合成,牛奶、鸡蛋里也有,根本不用特意靠燕窝补。 有人说燕窝能“润肺”“改善皮肤”,可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科学证据能证明;
孕妇爱买燕窝,说能“让胎儿皮肤白皙”,同样是没根据的说法。甚至有研究显示,长期吃燕窝的人,身体和皮肤也没出现明显变化,说白了,花大价钱吃燕窝,还不如每天吃个鸡蛋划算。
按理说,燕窝行业规模都到600亿了,商家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2024年燕之屋的财报一出来,大家都惊呆了,营收只增长了4.37%,净利润却暴跌了24.18%,这是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股价也比最高的时候跌了一半。
为啥会这样?首先是“智商税”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相信商家的“故事”,一查资料就知道燕窝的营养价值不如鸡蛋,自然就不想花冤枉钱了。
其次是消费降级,这几年大家手里的钱都紧了,买东西更看重性价比。燕窝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必需品,价格还那么高,能省就省了。
之前有商家说,疫情期间快递不方便,燕窝卖不出去,可疫情过后,商家不愿意降价清库存,消费者更不愿意买了,不少小商家直接倒闭了。
可现在,消费降级来了,“智商税”的质疑声也压不住了,靠营销撑起的高增长,显然难以为继。
如果现在有人问要不要买燕窝,不妨先想清楚,你是真的相信它的养生功效,还是为了那所谓的“高端人设”买单?
要是想补蛋白质,不如买几斤鸡蛋;要是想送礼,也有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毕竟,花冤枉钱的事儿,谁也不想干不是?
编辑/:W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