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桥看世界】
国家队主帅纳格尔斯曼渴望成为世界冠军 —— 而德国队在世预赛首战的表现,恰恰揭示了他们与这一目标的距离。这几乎成了一场所有人都希望从未发生过的世预赛“首秀”。
德国队在其世预赛揭幕战中 0:2 负于斯洛伐克,除了失利本身令人印象深刻外,或许还与一段纪录的终结有关:这是德国国家队在世预赛客场比赛中的首场失利。但这可能只是一个边缘因素,对主帅纳格尔斯曼的执教而言,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斯洛伐克比赛前的几天,38 岁的纳格尔斯曼曾多次提到他的目标是率队夺得世界杯冠军。他透露,今夏他和教练组在阿尔高租了一间小屋进行封闭式会议。当被问及会议成果时,纳格尔斯曼说:“我们不能犯试图成为‘西班牙 2.0’的错误,必须做出调整,攻防两端都会采用不同的体系。”
国家队主帅尤利安・纳格尔斯曼怀揣着世界杯冠军的梦想,并宣布将进行战术革新。而一位首次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或许能从中受益。
【“万金油” 基米希:未能为球队构建体系】
为此,纳格尔斯曼调整了队长约书亚・基米希(30 岁)的位置。此前,这位主帅曾将基米希从中场六号位移至右后卫,如今又希望让他回归中路核心角色。对阵斯洛伐克时,基米希在一套近似于 4-2-3-1 的可变体系中扮演 “混合角色”,在新旧位置之间来回摇摆。
当德国队控球时,他会回撤到中后卫身旁,而边后卫则大幅前压,试图以 “三中卫” 体系组织进攻;当对手控球时,基米希则留守中场中路,试图维持防守稳定性。
但计划未能奏效。基米希喊话频繁,却常站错位置,缺乏创意,传球失误频出。在这支表现疲软的球队中,他并非最差的球员,导致失球的错误由其他人犯下,但他也未能为球队构建起体系。
【德国队的个人批评:吕迪格与塔让全队陷入不安】
德国队在斯洛伐克遭遇惨败 —— 主帅纳格尔斯曼寄予厚望的中后卫组合成为明显短板。
而当纳姆迪·科林斯将球带出边线时,纳格尔斯曼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基米希的位置调整让首次亮相的 21 岁球员纳姆迪·科林斯获得机会。赛前,纳格尔斯曼曾评价他 “速度像 36 码的跑车”,并将速度视为这位新人的优势,称 “他能充分展现自我”。但科林斯并未做到。
他同样承担 “混合角色”:当斯洛伐克控球时,他扮演右后卫,专注防守,但多数二分之一球被对方球员利奥・绍尔赢下;当德国队控球时,柯林斯前压,扮演右边锋,常与中锋尼克・沃尔塔梅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此时他缺乏空间发挥速度优势。
一次,他在颇具威胁的位置得球后,却将球带出了边线。电视镜头捕捉到主帅纳格尔斯曼摇头的画面。半场结束时,纳格尔斯曼将纳姆迪·科林斯换下,解释道:“我派他上场,但他表现不佳,这是我的责任,不是他的。”
【纳格尔斯曼的问题清单很长】
对纳格尔斯曼而言,现在或许是开始深思的时刻。他必须决定是否在对阵北爱尔兰的比赛中调整边后卫位置,以及是否再次信任纳姆迪·科林斯。他几乎没有替代方案 —— 或许可以让基米希回归,但主帅显然不能直接再次变动队长的位置。
右后卫位置是纳格尔斯曼的难题,但他眼下还需解决其他问题:沃尔特马德不是菲尔克鲁格,他若能多接到脚下球而非头球,表现会更好;弗洛里安・维尔茨时而踢左路,时而踢中路,但很少踢出 “维尔茨式” 的表现;中后卫约纳坦·塔和安东尼奥・吕迪格在关键二分之一球中失利,多次传球失误。
对纳格尔斯曼而言,这一认知相当难堪。赛前,他曾提及 “抗压能力” 和 “德国人的特质”,并将其视为球队踢出精彩足球的基础,但对阵斯洛伐克时,这些荡然无存,只剩下运作中的失误。
曾经,纳格尔斯曼坚信应派出国内个人能力最强的 11 名球员,这也是此前受伤的哈弗茨曾被安排踢左后卫的原因。如今他表示,未来可能不再侧重球员能力,而是选择 “全力以赴” 的球员。队长基米希似乎也持相同观点:“这已是我们过去几场比赛的问题。” 他指的是态度 —— 也可以说是心态。
当德国对自身心态的持续探讨最终让所有人感到烦躁时,德国队会如何?
几天后,纳格尔斯曼担任国家队主帅就将满两年。他曾率队在去年本土举办的欧洲杯中打入四分之一决赛,并打造了一支被国内认可的球队。但他的执教成果终将由明年夏天的世界杯表现来评判 —— 通往世界杯的附加赛之路不在计划中,对阵斯洛伐克这样的表现显然无济于事。
本文系桥看世界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