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这一年的北京城显得不一般,在天安门南面有一处工地,每天都有超过一万人在这里施工。这工地上,每天都是人声鼎沸,大家伙分三班倒,24小时不停歇的施工。留给大家伙的工期可不多,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要赶在1959年的9月完成整个施工任务。
任务是艰巨的!目标是一致的!精神头是充足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给的指示是要控制大会堂的建筑规模。但是,实际设计下来,发现给的建筑空间实在是不够施展的。只能是突破原有的建筑面积,才能完成对大会堂的设计和施工。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会堂,就是修改之后的模样,整体的建筑面积扩大到了171800平米(故宫的占地面积是15.5万平方米),整的空间总计达到了60万立方米。面积扩大了,也就意味着施工的任务变得更重了,如何在不到一年的工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就成了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在行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协调好设计、建材、施工这三个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一定会掉链子的。为了协调好这三个环节,工程指挥部直接进驻到施工现场,他们每天都熬到凌晨时分。吃着炸馒头,喝着小米粥,再添上一些小咸菜,这就是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餐。
作为设计者和施工者,他们的精神头都很充足,毕竟谁不想在首都北京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个杰作呢!
在年老的时候,面对后辈子孙,他们能骄傲的拍着胸脯:当年我可是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修建!
最初在设计大会堂的时候,周公就明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示:大会堂要能抗下八级地震!
原本给的工期就不多,再加上前期的设计又花费了不少功夫,等到进入到拆迁工作环节的时候,大家伙的眉头都皱起来了。
经过实地的多次测算,发现需要拆迁的各个机关单位多达67家,涉及到的房屋总计1823间;涉及到拆迁的民房多达2170间,总计需要迁移684户居民。
大家伙看到这些数据,心头不免也变得很沉重,按照正常的工作推进,仅仅是拆迁这一项工作,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啊!但是,万万没想到,拆迁动员发出去以后,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普通居民,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大家伙都主动配合拆迁工作,有的居民没有住处,甚至直接去投奔亲朋好友。
我在书里面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刚开始是有些不理解的,就这个问题,我同爷爷谈起过。
“国家遇到难事了,配合是应该的,那是人民大会堂,给大会堂腾地是应该的,国家是不会不管的”
这是我爷爷的原话。
我这才感悟了,原来是我不懂那个年代人们朴质的感情,他们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对于新中国的感情和热情,是我难以理解的。新中国的幸福生活,于他们而言,是纯粹的热爱和珍重。如果谁要夺取这份难得的幸福生活,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奋起反击。
1958年,这一年的10月10月号,大会堂地基上的房屋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17天后(27号)的下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会议,最后一次听取 关于大会堂的各项设计进度,以及正式施工前的各项准备情况之后。在会议上一锤定音,确定下来,就在第二天正式破土动工。
于是乎,1958年的10月28号,这一天,古老的北京城,天色还没亮,在天安门的西侧,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还有热闹的人声。
这一天,是人民大会堂正式破土动工的日子。
那初升的太阳,静悄悄的唤醒了古老沉睡的北京城。迎着初升的阳光,古老的北京伸展了一个大大的拦腰,面带慈祥的看着工地上忙活的人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人正埋头干活;有的有说有笑挖着土方;有的人累了,看着太阳逐渐挂上天空,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
毫不夸张的说,大会堂的施工不亚于是一场大兵团作战。
那时候,在施工现场进驻了多达30多家施工单位,总计有1.4万人参与交叉作业施工,完全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万人大会战”了。
面对大兵团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组织和协调”。
工程总指挥部建立一套责任制度,具体说来就是这么十六个字:
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层负责、分片包干。
这还不算完,工程总指挥部还成了“三级指挥机构”:工地总指挥部、分指挥部、工段指挥部。
这三个指挥机构,都分别配置了各自的施工队伍,按照“分区负责/分项施工”的八字原则工作。这样一来,上有总指挥机构进行全局的统筹安排,总指挥部进行全局的综合施工计划规划,在平行流水作业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下有分指挥机构进行落实和职责分明。这样能恰如其分的,让各个环节都能独立自主的进行运转。
但是,给的工期不到一年,这是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
于是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新的情况,多次进行新的调整。
1958年的12月22号,为了抢夺工期,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这次紧急会议召开得很有必要,再次明确了新的打法,并且还借鉴了军事作战的指挥方法。集中优势的人力物力进行重点突击;而那些薄弱的环节,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若干战役”的方式来完成。而每次“若干战役”又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比如分解工序等手段,又分为若干的小战役。
这种把工程推进量化到极致的方式,让大家伙的目标变得很精准,大大的节省了不少时间。
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个“四定到组”的分配模式,每个施工小组要做到:定进度、定质量标准、定材料、定劳动效率;而且还要采取包干分片、分层负责的方式配合,不能埋头苦战。
这样一来,劳动效率获得了成倍的提高。
1959年9月,凝聚了众多汗水和心血的人民大会堂呈现在大家伙面前。而这大会堂,在当时也成了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