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CNN、PNAS这些权威媒体突然爆出个大新闻,考古学家在中国广西、越南还有印尼的11处古遗址里,挖出了至少54具干尸。
这些干尸可不一般,距今都得有9000年以上,比咱们常说的古埃及木乃伊,整整早了5000年!
更怪的是,这些干尸全是“深蹲姿势”,手脚紧紧抱成团,骨头还带着碳化痕迹,这事儿一出来,不管是学界还是网友都炸了锅。
最先发现的是广西南宁市的辉窑田遗址,考古队在这儿挖出了一具中年男性的骸骨。
本来想按常规流程测年代,结果碳14测出来,这具骸骨竟然有9200岁,当时队员们都懵了。
后来在广西龙安县的里钞坡遗址,又挖出了一具7000年前的年轻男子骸骨,这具更离奇,头骨有部分烧灼痕迹,腿脚紧紧贴在身体侧面,看着就像被硬塞进了一个小洞穴里。
不光中国,越南北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遗址里,也挖出了类似的干尸。
这些干尸有个共同点,全是“深蹲姿态”,手脚和身体抱得死死的,看着特别僵硬。
一开始有人猜,这是不是古人在“烹尸”?毕竟骸骨表面都发黑,还有碳化痕迹,尤其是肘部、头骨这些脂肪薄的地方,碳化得最明显。
这些骨头没有被大火焚烧的碎裂痕迹,反而符合低温烟熏的特征。考古队对比了好多具骸骨,才确定这些碳化是持续暴露在低温烟熏环境里造成的。
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要是真“烹尸”,不可能只烧脂肪薄的地方,明显是古人有专门的法子,想用烟熏把尸体保存下来。
这些遗址其实还藏着别的线索。中国考古学会2025年的报告里提过,广西这些史前遗址属于岭南早期农耕文明,当时已经有稳定的聚落了。
这也能解释为啥古人会花心思保存尸体,有了固定的生活圈子,对“家人永远在一起”的想法,可能就更强烈了。
以前咱们知道的最早木乃伊,是南美奇钦查罗文化的,距今7000年,还有古埃及的,才4500年。
这次亚洲发现的烟熏干尸,直接把人类做木乃伊的历史往前推了7000年,这可不是小事。
不同地方的木乃伊技术差别还挺大,南美是用盐腌加日光晒,古埃及靠松脂和泡碱,而亚洲这些古人,选的是烟熏。
这个选择特别聪明,广西、越南这些地方,年均湿度都在80%以上,潮湿得很,别的方法很难保存尸体,但低温烟熏能快速脱水,还能抑制细菌,刚好适配这种热带气候。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洪晓春博士说,这些传统反映了人类跨越时代的情感,不管什么时候,家人都想“永远在一起”,哪怕只剩尸骨。
这话我特别认同,而且从一些民族志记载里,能更清楚看到这种情感。
比如现代巴布亚新几内亚还有烟熏木乃伊的习俗,家族得花三个月时间照料尸体,白天黑夜都得守着,还要不断翻身、调整姿势,就算尸体发臭也不放弃,就为了让亲人“完美定型”。
三个月啊,昼夜不歇地照顾一具尸体,换现在没几个人能做到。
我觉得古人这么做,不只是想保存尸体,更是一种信仰,他们可能觉得,只要尸体没坏,亲人就还“在身边”,这种对“永生”的执念,比咱们现在想象的要深得多。
光看表面痕迹还不够,科学家还用上了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想查点“看不见”的东西。
结果还真有发现,大部分样本的骨头结构,都被低温烘烤彻底改变了,有些骨头里还残留着烟熏的黑斑。
更意外的是,越南北部一个遗址里,一块14000年前的胳膊骨,也检出了典型的烧灼信号,这说明烟熏保存尸体的法子,可能比9000年还早。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2025年的报告里解释过,X射线能看出骨头里直径特别小的烟熏碳颗粒,红外光谱还能检测出柴火燃烧剩下的木质素。
这些技术让证据更实了,不是光靠猜的。
不过这事儿在学界也有争议,洪晓春团队觉得,这种习俗可能和非洲祖先大迁徙有关,说不定非洲也有更早的烟熏干尸,只是还没挖出来。
但美国哈佛大学考古系的人不认同,说现在样本量不够,得再找更多遗址验证才行。
其实这种分歧很正常,越古老的发现,越需要更多证据支撑,急着下结论反而不好。
网友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有人说“太变态了”,有人调侃是“家族疯魔秀”,还有人说“人类爱得太极端,连死都要抱团”。
搞不清为啥有人觉得“变态”,我倒觉得这是古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只是和现在的丧葬习惯差太多,大家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还有网友提议建个“史前丧葬文化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事儿,我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的,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9000年前的烟熏干尸,不光改写了人类木乃伊史,还让我们看到了史前人类的另一面,他们不只是忙着找吃的、活下去,还有对亲人的牵挂,对“永远在一起”的渴望。
以后要是中国、越南、印尼能一起再挖些遗址,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线索,甚至能弄清楚这种烟熏技术是不是从非洲传过来的。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