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罗斯这场仗,终于在第三年打出了大问题,现在又到了普京做出艰难抉择之时。

凭借数万亿卢布的国防预算支出,军工生产曾是俄罗斯过去3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最近却意外地陷入困境。

俄联邦统计局(Rosstat)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金属制品”产能在9月份出现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6%。
«——【·军工引擎突然失速·】——»
俄罗斯这场仗刚迈入第三年,后方就传出了刺耳的警报。曾靠着数万亿卢布国防预算撑起经济半边天的军工生产,如今正遭遇开战以来最狠的“急刹车”。

俄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把这份窘迫摆上了台面。9月份,“金属制品”产能罕见出现负增长,同比下跌1.6%。要知道,这个指标8月还在21.2%的高位狂飙,去年全年更是飙升31.6%,两年连增的势头戛然而止。

更要命的是主战装备生产,“其他车辆”品类里包含的坦克、步战车,9月增速直接从8月的61.2%坠落到6%,放缓幅度超过10倍,和2023年29%的年增速比起来堪称腰斩。
军工这台“发动机”一熄火,整个俄罗斯工业都跟着蔫了。占GDP近三成的工业板块几乎停摆,9月同比仅增长0.3%,远低于去年5.6%的年化增速。

其中制造业0.4%的增速,更是创下了2023年初以来的最低纪录。谁能想到,曾经靠着坦克、弹药增产拉动经济的俄罗斯,如今要面对军工拖后腿的尴尬局面。
«——【·病根在哪?·】——»
军工产能的断崖式下跌绝非偶然,这背后藏着俄罗斯战时生产体系的深层病灶。最直观的问题是“老本快吃完了”。过去三年,俄军工企业能实现产能暴增,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翻新苏联时期的库存装备。

乌拉尔机车厂2023年能拿出1500多辆主战坦克,其中大半是翻新的T-72B3,新造的T-90M只占零头。如今北约评估显示,俄罗斯可用的储备坦克车体正加速耗尽,最快2026年就可能见底,新造产能又跟不上,自然出现断层。
西方的制裁绞索也在持续收紧。美国今年初启动的“最严厉”制裁,已经影响到31%的俄罗斯“影子船队”和26%的原油出口,间接冲击了军工所需的资金流与供应链。

虽然俄罗斯恢复了T-80坦克燃气轮机的生产,但关键电子元件、高精度机床等仍受限于外部封锁,导致新装备量产速度始终提不上来。就像“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再怎么三班倒,部分零部件产能也只能满足半年订单,后续供应随时可能断档。
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同样凸显。202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已飙升至13.5万亿卢布,占GDP的6.3%,接近冷战水平,但钱花出去未必能转化成有效产能。

普京换上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当防长,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佩斯科夫直言,现在得让军费开支更好地融入整体经济,不能再做“无效投入”。
«——【·能源成唯一救命稻草·】——»
军工掉链子,最直接的冲击落在了战场上。西方已经看清局势,俄乌冲突早就从“存量武器消耗战”转入“增量产能比拼战”,谁能持续供货谁就掌握主动权。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俄军坦克产量增速暴跌,战术导弹产能虽有提升但仍难满足需求。

更糟的是,德国总理默茨已宣布取消援乌武器射程限制,乌军能直接打击俄境内军事目标,这意味着俄军需要更多装备用于防御和反击,供需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经济层面的压力同样棘手。军工曾是俄罗斯经济的“压舱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19.8%的增长里,大半流向了军工企业。如今这块“压舱石”成了“拖油瓶”,制造业增速低迷,只能靠能源行业撑场面。

好在能源价格回暖给了俄罗斯喘息之机,9月能源行业同比增长1.2%,实现半年来首次回升。2024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同比涨了26%,2025年预计能达到10.9万亿卢布,这笔钱成了补贴军工、稳定经济的唯一救命稻草。

但能源依赖本身就是把双刃剑。普京在“能源周”论坛上坦言,欧洲拒买俄能源导致其自身工业下滑,但俄罗斯也面临“买家单一化”风险。一旦国际油价波动,或者全球南方国家需求变化,这笔收入随时可能缩水,到时候军工和经济都要陷入更大危机。
«——【·普京的艰难棋局·】——»
面对这堆烂摊子,普京不得不走上抉择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换掉执掌国防部多年的绍伊古,扶正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军工生产要从“规模优先”转向“效率优先”。
这位新防长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把13.5万亿卢布的军费花在刀刃上,既要补上新造产能的短板,又不能让军工挤占过多民生资源。
可抉择的难点恰恰在这里。

要提升新造坦克、无人机的产能,就得继续砸钱改造厂房、扩充工人队伍。下诺夫哥罗德州的军工企业曾靠新雇1100人、建4.5万平方米厂房实现产能翻4倍,但这种投入模式显然不可持续——莫斯科合同兵一年能拿520万卢布,是当地人均收入的4倍,光兵员福利就是一笔巨款,再叠加军工投资,民生开支必然被压缩。

外部环境的变数更让抉择难上加难。美国大选后对乌政策可能生变,北约却在加紧东扩围堵。如果普京选择“allin”军工,全力冲刺产能,可能会引发国内民生不满;若侧重平衡经济,又可能让前线陷入被动。
更关键的是,11月欧盟还将讨论新的对俄制裁方案,能源出口和军工供应链都可能再遭打击。
«——【·结语·】——»
普京的每一个选择都没有回头路。别洛乌索夫能否用经济思维盘活军工?能源收入能否持续支撑战时开支?库存见底前新产能能否跟上?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决定着俄乌战场的走向,更关乎俄罗斯未来几年的国运。这场艰难抉择,才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