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赏花的季节,更是吃花的季节。
关联动词一下子从单纯的“赏”,进阶到了爆炒、凉拌、水煮、清蒸。
好事花生 、朝花夕食,美好寓意之下花材成了季节限定的上等食材。
在云南街头春天论斤称卖,北上广创意餐厅的饭桌上也出现了金雀花、黄瓜花、石斛花、芦荟花。
@芋泥味小睿
“没吃过春花,这个春天就相当于白过”,只不过对比起老家一整颗免费的洋槐树,超市里100克卖19.9的洋槐花让打工人破防。
不想辜负春天的人们,把自己的周末塞得满满当当。
白天站在樱花树下出片,晚上挑家“吃花”的春日餐厅品鉴春天的味道。
愿意为“春日限定”付出多少溢价,依据自己的钱包厚度,下至人均七八十,上不封顶。
@无尘@咕噜咕噜渔@小只饭搭子
春日宴的漂亮饭属性给足,算不算得上美食就各有说法了。
不过这也不致命,时令限定才是王道,春花的妙处在于尝鲜。
比起食材的鲜美,体验上的新鲜更能狙击到大家蠢蠢欲动的心
01
“犯花吃”从云南向外蔓延
鲜花被端上各地饭桌
每年一到三四月份,云南人的一日三餐里就高频出现各种花。
当花苞在枝头盛放,外地人的感官停留在视觉和嗅觉,当地人已经能想象到每种花经过中式烹饪手法后散发出的锅气和下饭的口感。
@会火大明星
茉莉花和鸡蛋搭配着炒是绝配,金雀花炒腊肉咸香交织,棠梨花凉拌爽口鲜嫩。
如果要给这种食花嗜好定罪的话,可以俗称为“犯花吃”。
@云南日报
这两年“犯花吃”开始从西南地区向全国发展,不相信眼泪的北上广也领略了一把“谁说浪漫不可以当饭吃”。
盒马、叮咚推出了十多种食用春花,给大家的饭桌添点鲜货。
@青岛盒马(新新盒)
乍一看不贵,一份青脆黄瓜花仅需8.79元。再一看单位,“/100克”,算下来一斤将近40,比中产高贵水果们还贵。
菊花9.9元一朵,鲜槐花每100克19.9元,看得打工人周末都不想在家躺尸,试图进行一场City Pick变身采花高手。
王宝钏要是活在现代,拥有打通供应链的经商头脑,就能摇身一变从苦情角色变独立女性创业标杆。
有人买回家后对着盒里的花很无助,只能想到用来泡澡。
脑袋里突然浮现出《末代皇帝》婉容吃花的压抑场景,赶忙发帖问应该怎么吃。
热心网友前来救援,玫瑰花可以做馒头、做花酱、做风味拿铁;
洋槐花裹上面粉清蒸当主食,饭张力不萎缩的同时还控制热量摄入。
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和鸡蛋一块炒,油菜花、茉莉花、木槿花、南瓜花等等全都适用。
据说烹制蛋炒花卉时要谨记一条规律:菜少蛋多。
吃花季最忙碌的是鸡蛋,如果有人让网友支招“鸡蛋太多应该怎么消耗”,满分答案就是去买花。
@云魁
“鲜花留不住春天,但抓住了我的胃”,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刷到鲜花和美食意象交融的语录。
有网友自发感慨的成分在,也有商家在促成这股春花食用热。
像是饿了么,就跟文艺清新风作家合作,推广时令花食。
用“吃花食”的方式宴请春天,和她好好告别。瞧这情绪价值给的,能让大家伙胃口大开多炫三个佐餐蛋。
各地小摊在轰炸大鱿鱼和地域小吃之外,也开始上新了。
菊花刺身的招牌一摆出来,十个路人至少有一半得停下脚步看看是怎么个事。
吃花,吃的不仅花材本身,还有侍弄花材过程中的“表演艺术”
只见老板拿出剪刀开剪,像是《菊与刀》字面意思的具象化。
撒上花生油、白砂糖、菊花蜜,菊花刺身就出炉了。
@小金学长
这种做法说是能保留菊花的原汁原味,一点点清香和清脆。
白人饭有了中式禅意版本,沙拉秒变刺身,无缝衔接减脂人群。
吃过的网友看在10块一份的份上,较为口下留情,“可以体验,但一次就足够了”。
另一种做法就不在意是否保留原始状态了,直接裹上面糊下油炸。
菊花、槐花、玫瑰花、茉莉花、石斛花,万花皆可炸。
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法,让网友感慨放进油锅里那一刻小脑萎缩了。
如果想知道这新晋网红小吃“鲜花天妇罗”是什么味道,那取决于面糊和撒料是什么味道,花本身的味道近乎于零。
@小虎同学
不过并不妨碍它迅速在全国铺开,毕竟满足了网红食物在互联网传播的多重加分要素。
画面丰富、素材新鲜,还有跟老板的互动。
你问老板这是去绿化带进的货吗,老板说菊花是专门研发的糖心菊,玫瑰也是能食用的品种。
然而云南IP在评论区提醒,很多花都是“药王”,不知道农药残留有多少,吓得网友庆幸自己只是在网上看热闹。
不仅路边小贩在追赶时令潮流,各地餐厅也陆续把花材搬上菜单,漂亮饭有了新舵主。
继贵州酸汤火锅、茨冲鸡火锅、糟粕醋火锅之后,现在最时髦的是鲜花火锅。
锅底上飘荡着至少六种鲜艳花瓣,比古装剧里贵妃沐浴还讲究。
@多多的小世界
用来涮的食材或许能创造多巴胺食物的巅峰,黄色的芦荟花、粉色的大白花、紫色的蝶豆花、绿色的马桑花......
摆盘通常还很精致,要不就组成颜色转盘,要不就摆成花团锦簇的模样。
异常出片,以至于大家替上海人担心起来,“这要是开在上海,价格要打到人均598”。
各地餐厅的花样是新鲜的,全国网友的话术却是一脉相承的。
“火锅煮花,苏州果然还是太超前了”
“一秒穿越到云南,没有假期的北京打工人有福了”
“驱车2小到福州,只为这一口水性杨花汤底”
商家们不祈祷回头客,上市就一小段时间,能吸引来一茬顾客就足够。
心动的朋友们多多少少能从评论里获知真实评价,有说噱头大于实际口感的,也有觉得自己山猪吃不来细糠、没品出啥滋味的。
不过这漂亮饭的诱惑力还是相当感人,不少人愿意体验一把,“次抛”也没关系。
@聂小雨
02
春日限定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让打工人心甘情愿买单
以花入馔,不仅漂亮出片,还赢在主打春日限定。
就像限量款的衣服、限时发售的盲盒,比全年无限量供应要显得含金量高得多。
鲜花火锅一般是云贵火锅推出的时令款,入夏之后就会下架。
做融合菜和创意地方菜系的一些餐厅针对春花推出了新菜,甚至组出一套春花宴。
“错过等一年”的宣传语,让人不由自主地多看两眼。
@聂小雨
茉莉百合炒虾仁、南瓜花酿肉、蕾丝花小番茄、芭蕉花沙拉,带上花名之后菜色从土菜馆跃升到了米其林二星。
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得不断给食客和互联网信息流提供新鲜感。
抓住吃花季,显然是个好主意。
既能强调食材的鲜美,还能搞一些带限定词的首店营销,“兰州首家鲜花烹饪主题餐厅”“鲜花宴终于开进沈阳了”能引来不少曝光量。
@禧虎的虎
春花作为春菜的一个分支,今年的红火跟春菜整体的火热密切相关。
“春天的生命力是吃出来的”,生命力文学开始朝饭桌下手了。
盒马把马兰头、枸杞叶、鲜藠头等或地域性或小众的蔬菜带进大众视野,板蓝根青菜成为流量C位。
火锅店尤其是本就走山野风的云贵火锅,顺势加入春菜热潮。
打工人自嘲哞地一声吻了上去,牛马找到了身心和胃口都愉悦的栖息地。
海底捞还把春日新品上线季办成了限定福利,4月就餐时穿绿色服饰有神秘礼品。
其他菜系也在紧锣密鼓地上新春季时令菜,春笋雪菜炒杭椒、春泥茼蒿肉炒香干、春蚕豆焖老酸菜......
带春的蔬菜才是主角,其他的食材都是陪衬。
春笋、春椿、春蚕豆等一众季节限定菜,抬升着这桌一口鲜的身价。
走高端路线的新荣记和各地的黑珍珠要烩尽春色,桂满陇、云海肴等平价连锁餐厅也都热情拥抱“春日情蔬”,不同消费层级的人都平等地需要春天。
本就主打新鲜食材的云贵川bistro,眼看要走下坡路、命又续上了,成为氛围感和鲜美滋味撑起来的“带每个crush去吃的约会圣地”。
短暂的春天衬得春季时令食材更显珍贵,“价格小贵但值得尝鲜,毕竟春天转瞬即逝呀”,这样的营销口吻不太会引起反感,顺滑地入了耳。
平台数据显示,盒马今年春菜同比销售增长达70%,在杭州、合肥、武汉等多城市的春花销量同比去年增幅均超过80%。
3月以来,美团上以花为主题的美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97%。
供应链的高效和新品种的培育,的确丰富了餐桌选择。某生鲜超市从云南空运春日鲜味,从采摘到上架只要12小时。
赏味期限短,促使大家加大尝鲜的执行力。
甭管是不是真的鲜掉眉毛,“限定”一词的魔力永远奏效。
春夏秋冬,总有限定吃食排着队等待上架,把打工人四季三餐的档期排满。
樱花季的樱花限定饮品、甜品,背刺了人们那么多次每年依旧准时出没。
刚过去的青团季,各烘焙品牌都在推自家的限定口味。
秋天有肥美的螃蟹和桂花特饮,冬天有肉桂风味的拿铁和烤红薯冰淇淋。
死水微澜的上下班日常里,需要一些外部的刺激,即使是带有消费主义属性的。
写字楼里呼吸不到落日和节气,至少商家的推陈出新在提醒着时间的流动,提供一些情绪上的噪点和新鲜体验。
美食推广文案喜欢写“唯一缺点——X月/X季限定”,但其实正好相反。
恰恰是限定,催促着大家赶紧去公园旁的某家花景餐厅吃春日宴。不是“下次一定”,而是就在这周。
情绪价值是漂亮饭给的,也是“想吃想买想玩什么就立即动身”的自己给的。
用大作家的话说,这叫做“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最近网上有个讨论很火,说的是“防止伤春悲秋的最好方法就是肤浅地活着”。
如果能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好,那不妨“肤浅”地不带思想包袱地去吃网红花花草草、去大胆出片吧。
当然了,别对自己的下厨手艺和肠胃功能抱有太大自信,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
不按规矩吃菌子会眼前冒跳舞小人,吃春花也有可能。
@史大光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