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编辑
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多数地段早已消失殆尽,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百公里处的阴山山脉固阳县,却存有一段片石错缝平砌的长长一段秦长城遗址。
1962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时发现了固阳秦长城遗址,由色尔腾山(属阴山山脉)自东而西,经银号、东胜永、九分子等乡,然后折而向西北,经坝梁和西斗铺乡抵达乌拉特前旗的狼山,累计长度为120公里。
1996年11月20日,固阳秦长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0万元把固阳秦长城遗址修复了1200米。建设的主要景点有蒙恬大将点将台、孟姜女哭倒长城段和匈奴万箭穿石处、阴山岩画和烽隧遗址等,免费开放。
固阳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是秦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为北抗匈奴而修筑。后来汉武帝时期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
《史记·蒙恬传》记载:“始皇二十六年.…….筑长城,因戈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秦长城遗址由宁夏伸至内蒙古后,沿狼山而东,经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等乡,又经武川县南部的南乌不浪等乡,顺大青山而北过集宁市,最后由兴和县北部进入河北省,大多为石筑,蜿蜓于山岭之上。
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遗址基本连续,一般内侧高出地面1米左右,外壁高度多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 7公里,在崇山峻岭之巅用黑色石块修筑,工程之浩大,气势之雄伟,远胜于战国时期土筑的长城。遗址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势地形而建,在构筑方式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在城墙内侧山头间隔300到500米建有烽燧。修筑方法采用人工开采加工的片石错缝平砌,石料大小薄厚较均匀。而土石混筑的城垣因其修筑在坡势较缓、石料缺乏的小山包上,所以建筑方法多采用外侧石块垒砌、中间填砂土的做法,故而已塌坍为垄状。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