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借助东西部协作持续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完善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咖啡全产业链,不断提高咖啡基地质量和标准化种植水平。借助沪滇协作的东风,保山小粒咖啡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精品率从10%跃升至70%,精深加工率从30%提升至8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86亿元,形成了覆盖种植、加工、研发、文旅的产业集群生态体系。

保山地处咖啡生长黄金纬度区域,自1952年开启了中国咖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其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享誉世界。从伦敦国际品尝会的一等品,到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再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保山小粒咖啡屡获国际国内殊荣,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品质基石。
目前,保山有咖啡种植面积14.49万亩、产量2.42万吨、农业产值18.7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90.86亿元。现有咖啡加工企业8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户,省级龙头企业11户。建成咖啡庄园22个,其中入选省级精品咖啡庄园6个,形成涵盖种植、加工、研发、文旅的产业集群体系。培育了中咖、比顿、景兰、咖蒙、白虎山、佐园等26个主要品牌,开发咖啡产品十余类百余种。“从一粒种子到一个杯子”,保山已成为全国精品咖啡加工与商贸的重要枢纽。

上海市闵行区与保山市两地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科技支撑”的协作模式,投入沪滇协作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项目15个,覆盖种植改良、设备升级、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咖旅融合等关键环节。推动咖啡精品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大幅提升,助力产业壮大、企业发展、农民增收。
在协作模式的指引下,一系列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创新产业园、精深加工车间、咖旅融合示范园等项目。瑞幸咖啡在保山建成全国首个趋“零”水洗果加工厂;一树咖啡建成亚洲产能最大的悬空式生豆分拣线,年最大生产量可达5万吨、日加工量150吨。景兰咖啡每15天就推出一款新产品,在全国开设了700多个代理店,为200多个品牌提供代加工,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代加工企业。闵保合作共建云南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引进中咖、比顿、瑞幸等一批知名咖啡企业入驻产业园。2024年,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营业收入6亿元,园区内咖啡线上日均交易发货订单超过1.5万个。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沪滇协作同步搭建起技能培育与就业对接的桥梁。连续4年举办“闵行—保山劳务协作咖啡技师培训交流赛及研学活动”,同时邀请上海专家到保山开展电商直播技能培训。保山中咖公司凭借电商优势,连续5年荣膺天猫咖啡豆销量冠军,年销售额从350万元跃升至2.68亿元,成为产业数字化标杆。保山技师学院与保山比顿咖啡公司合作开设“咖啡人才培养”订单班,从咖啡种植、烘焙、品控、电商直播、咖啡冲煮等方面全方位教学,在闵保两地人社部门和比顿公司的帮助下,毕业生均在保山、上海等地咖啡行业实现就业,打造了闵保劳务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亮点,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夯实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的同时,沪滇协作进一步构建起风险保障与市场拓展的双重支撑。投入400万元沪滇资金,在保山连续2年实施咖啡目标价格指数保险项目,增强咖农抗风险能力。通过消费帮扶“申情购、沪爱帮”,保山小粒咖啡入选上海市“百县百品”名录。2019年“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上海市闵行区成功发布,并在闵行区开设首家“一座保山”旗舰店。闵行区和保山市联合举办“五五购物节”“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让保山小粒咖啡在沪滇两地产销对接更具有序化、规模化和集聚化。

品牌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借助沪滇协作平台,两地联合举办“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保山小粒咖啡文化周”等咖啡宣传推广活动,保山小粒咖啡越来越受到上海市民的青睐。2024年,保山咖啡产业协会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达成合作协议,“一大文创——保山小粒咖啡联名款新品首发仪式”在保山发布。2025年初,借助闵保党建联建,发布了闵行—保山“双城·咖”联名款咖啡,共同打造“双城+”品牌,持续扩大保山小粒咖啡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媒体矩阵全年发布产业报道超3000篇,让“浓而不苦”的保山味道深入人心。
从横断山脉到黄浦江畔,沪滇协作的种子已在保山结出丰硕果实。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完善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保山小粒咖啡正以昂扬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胡 瑞)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