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蚊媒活动依然活跃。蚊虫叮咬不仅引起瘙痒不适,还可能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泉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提醒,掌握科学的防蚊方法,能有效避免蚊虫叮咬,远离蚊媒传染病。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张燕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理环境 端掉“蚊巢”
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等容器;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
家中水养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等)在必须使用时,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虫缓释剂。
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定期清扫衣柜后、桌椅下、床铺底、下水道等卫生死角,这些是蚊子常见的藏匿场所。
设置屏障 筑牢防线
在蚊虫活跃时段(上午7时至9时、下午5时至7时)外出,宜穿着棉麻、牛仔等材质的浅色长袖长裤,扎紧裤脚并收紧袖口,减少皮肤暴露部位。
为窗户和门安装防蚊纱网(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进入;正确安装并使用完好无损、网眼细密的蚊帐,睡前务必检查其密闭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开启空调或风扇,可有效干扰并降低蚊虫活动力。
科学驱蚊 合理布防
优先选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的合格化学驱避剂,均匀喷涂于裸露皮肤(需避开眼睛、口腔和伤口);2月龄内婴儿禁止使用化学驱避剂,孕妇、儿童及敏感人群应谨慎选用适宜产品,并严格遵循说明使用。
使用蚊香时,建议置于阳台或室外。若在室内使用,进入前应充分通风。孕妇和婴儿慎用。
做好防护 避开高危
尽量避免在蚊虫高峰活动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远离积水容器、静水水体(如湖泊、池塘)、沟渠、草丛及灌木丛等蚊虫滋生地和栖息环境。
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时,务必做好驱蚊防护。归国后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4天的旅居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