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中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当初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
但是后来却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甚至爆发了武力冲突,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他们的领导人黎笋。
他这个人在任期间,
可以说是把两国之间的关系搞得一团糟,
那么越南人民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在他下台以后,他所推行的东西,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他能够走到后来的位置,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并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家里穷,日子苦,
法国殖民者的压迫让他从小就见识了不公。
年轻时,他在铁路工厂打工,
看到工人被剥削,火气就上来了。
他年轻的时候还算是有志青年,不仅加入越共,
还不断开始组织罢工和抗议,算是正式走上革命路。
可这条路不好走,后来他被殖民当局抓了,
直接判了20年,直到1936年才被放出来。
可他又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出来仅仅4年的时间就又被捕了,
甚至流放到越南边境,坐了10年牢。
这两次牢狱没让他放弃,
反而让他攒下了不小的名声,认识了一帮伙伴。
二战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搞起了北越政权,他在这时候开始冒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他当上南方局书记,负责南方的抗法斗争。
1954年他在南方组织军队,牵制法国人,
帮北越打赢了关键一仗,狠狠地攒了一笔声望。
不过,他的功劳一直比不上胡志明,在党内只能算二号人物。
这位置可能让他有点憋屈,后来的一些选择估计也跟这有关。
直到后来法国人撤出越南,
《日内瓦协定》把国家分成南北两块,
北越归胡志明领导,南方是则是直接变成了亲美派。
他觉得和平统一不靠谱,坚持要用武力干。
他推动越共通过《十五号决议》,正式开打,
算是拉开了越南战争的序幕。
这决定挺狠,显示了他的魄力,也让他在党内地位蹭蹭涨。
直到后来胡志明去世,他正式接了班,成了北越的实际掌舵人。
他带着国家顶住美国轰炸,靠中苏援助硬扛。
而他的坚持也有一定的成效,后来西贡被攻下,
越南统一,他也站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胜利让他在越南历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那时候觉得他是民族英雄。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他的硬派作风和对权力的掌控欲开始给越南惹麻烦。
国家再度走向统一以后,本来应该好好搞发展了,
可他却把事情搞砸了。
他一门心思推计划经济,强行改造南方的资本主义体系,
弄得经济乱套,社会怨声载道。
更糟的是,他在外交上彻底倒向苏联,疏远中国。
这不光是因为冷战要站队,还跟他个人对中国的态度有关系。
历史资料说,越南还在内战期间,他就觉得中国是他们的头号威胁。
这想法在他掌权后,直接连掩饰一下都欠奉了。
1975年,他去北京,想跟中国谈点援助,
保持点平衡,可双方谈崩了,他没签联合公报就回了越南。
从那以后,他直接选择彻底站到苏联的那一边,
和中国直接成为敌人了。
1977年,越南跟苏联签了军事合作协议,
让苏联在金兰湾和岘港建海军基地,这直接威胁中国南边。
后来他们甚至又出兵柬埔寨,
推翻中国支持的党派,把两国关系彻底搞僵。
直到1979年,两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战争打起来了。
他们本来跳的非常欢,战争一个月就把越南的基础设施、村庄打得稀烂。
越南嘴上说打赢了,可实际损失惨重。
战争后,他们为了应对所谓的“威胁”,
得养120万军队,常年备战,经济彻底垮了,错过了发展的好时候。
他们可以说是丝毫不知道感恩,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比抗美援朝还多,
可黎笋的政策让这份交情全没了。
他的这步棋,算是把自己和国家都推到了悬崖边。
他的私生活不太为人知,但也能看出点他的性格。
他早年娶了阮氏清,俩人生了几个孩子,
可他忙革命,基本没空在家。
据说他对家人要求严,党内也以苛刻出名,生活上低调得近乎神秘。
他的妻子和孩子很少公开露面,可能是政治高压环境让他格外小心。
在党内,他跟胡志明的关系挺微妙。
胡志明温和,喜欢平衡外交,多少有点亲华。
他则更为激进,推武力,亲苏联。前者活着时,
他还算听话,可他自己的想法一直很强硬。
另一位功勋人物武元甲,同样是越南的英雄,
跟他在战略上常有分歧。
这位人物后来致力于支持修补中越关系,算是对黎笋路线的反拨。
他的一系列政策,让越南彻底孤立。
为了讨好苏联,他们加入苏联的经互会,
经济自主权丢了不少,国内经济更糟。
同一时期,很多在他们国家的华人,
因为歧视逃到国外,他们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直到后来苏联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援不了越南多少,他的路算是走到了头。
1986年,黎笋去世,79岁。
他一走,越南政策立马大转弯。
新领导人上台以后,引入市场经济,修补跟中国的关系,
算是彻底推翻了他走的道路。
后来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两国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走向正常化。
这些变化让他们国家在90年代经济起飞,
年均GDP增长6%以上,从穷国变成中等收入国家。
可这些成绩,都是在推翻他的路线的基础上来的。
黎笋的悲剧,归根结底是固执和短视。
他为自己的国家出了大力,这没人否认。
可他后来的走的绝路,把国家害得不轻。
他的民族主义本来是好事,
可因为对中国的偏见,变成了敌视,搞得中越翻脸。
他想靠苏联让越南独立,可没算到地缘政治的复杂,
冷战中小国哪那么容易左右逢源。
跟胡志明比他的格局差远了。前者会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
他却一门心思跟中国对着干。
他的政策让越南人民吃了太多苦,战火、贫困、孤立,
都是他的选择埋下的果。
晚年,他看着国家陷入困境,估计心里也不好受。
可历史没给他翻盘的机会。
现在,越南人对他的看法挺复杂。
官方提他的时候,重点说统一的事,对外交失误基本不吭声。
民间有人觉得他是英雄,有人嫌他固执害了国家。
2020年,越南历史学会开会讨论过他的政策,
学者说他的亲苏路线是战略失误,让越南在冷战末期吃尽苦头。
黎笋在广治省的故居还在,能参观,但去的人不多。
胡志明纪念馆天天人挤人,他的故居则是冷冷清清。
这大概就是越南人对他的态度:
功劳有,可错误太扎眼,没法全盘肯定。
他的故事,是越南近代史的一个切片,也是选择和后果的教训。
他从穷小子变成革命领袖,带国家走向统一,
可固执和误判让他晚年失色,把越南推向低谷。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领导者的决定不只是个人得失,
还关乎民族的命运。
黎笋可能想当越南的救星,
可历史告诉我们,他更像个悲剧人物。
他的遗产,是一堆教训,告诉后人:
民族主义要是被偏见蒙了眼,只会害了自己。
参考信息:
黎笋百科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