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始作俑者黎笋,死后越南人如何评价他?两大贡献难掩一大缺憾

越南和中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当初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

但是后来却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甚至爆发了武力冲突,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他们的领导人黎笋。

他这个人在任期间,

可以说是把两国之间的关系搞得一团糟,

那么越南人民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在他下台以后,他所推行的东西,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他能够走到后来的位置,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并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家里穷,日子苦,

法国殖民者的压迫让他从小就见识了不公。

年轻时,他在铁路工厂打工,

看到工人被剥削,火气就上来了。

他年轻的时候还算是有志青年,不仅加入越共,

还不断开始组织罢工和抗议,算是正式走上革命路。

可这条路不好走,后来他被殖民当局抓了,

直接判了20年,直到1936年才被放出来。

可他又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出来仅仅4年的时间就又被捕了,

甚至流放到越南边境,坐了10年牢。

这两次牢狱没让他放弃,

反而让他攒下了不小的名声,认识了一帮伙伴。

二战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搞起了北越政权,他在这时候开始冒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他当上南方局书记,负责南方的抗法斗争。

1954年他在南方组织军队,牵制法国人,

帮北越打赢了关键一仗,狠狠地攒了一笔声望。

不过,他的功劳一直比不上胡志明,在党内只能算二号人物。

这位置可能让他有点憋屈,后来的一些选择估计也跟这有关。

直到后来法国人撤出越南,

《日内瓦协定》把国家分成南北两块,

北越归胡志明领导,南方是则是直接变成了亲美派。

他觉得和平统一不靠谱,坚持要用武力干。

他推动越共通过《十五号决议》,正式开打,

算是拉开了越南战争的序幕。

这决定挺狠,显示了他的魄力,也让他在党内地位蹭蹭涨。

直到后来胡志明去世,他正式接了班,成了北越的实际掌舵人。

他带着国家顶住美国轰炸,靠中苏援助硬扛。

而他的坚持也有一定的成效,后来西贡被攻下,

越南统一,他也站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胜利让他在越南历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那时候觉得他是民族英雄。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他的硬派作风和对权力的掌控欲开始给越南惹麻烦。

国家再度走向统一以后,本来应该好好搞发展了,

可他却把事情搞砸了。

他一门心思推计划经济,强行改造南方的资本主义体系,

弄得经济乱套,社会怨声载道。

更糟的是,他在外交上彻底倒向苏联,疏远中国。

这不光是因为冷战要站队,还跟他个人对中国的态度有关系。

历史资料说,越南还在内战期间,他就觉得中国是他们的头号威胁。

这想法在他掌权后,直接连掩饰一下都欠奉了。

1975年,他去北京,想跟中国谈点援助,

保持点平衡,可双方谈崩了,他没签联合公报就回了越南。

从那以后,他直接选择彻底站到苏联的那一边,

和中国直接成为敌人了。

1977年,越南跟苏联签了军事合作协议,

让苏联在金兰湾和岘港建海军基地,这直接威胁中国南边。

后来他们甚至又出兵柬埔寨,

推翻中国支持的党派,把两国关系彻底搞僵。

直到1979年,两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战争打起来了。

他们本来跳的非常欢,战争一个月就把越南的基础设施、村庄打得稀烂。

越南嘴上说打赢了,可实际损失惨重。

战争后,他们为了应对所谓的“威胁”,

得养120万军队,常年备战,经济彻底垮了,错过了发展的好时候。

他们可以说是丝毫不知道感恩,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比抗美援朝还多,

可黎笋的政策让这份交情全没了。

他的这步棋,算是把自己和国家都推到了悬崖边。

他的私生活不太为人知,但也能看出点他的性格。

他早年娶了阮氏清,俩人生了几个孩子,

可他忙革命,基本没空在家。

据说他对家人要求严,党内也以苛刻出名,生活上低调得近乎神秘。

他的妻子和孩子很少公开露面,可能是政治高压环境让他格外小心。

在党内,他跟胡志明的关系挺微妙。

胡志明温和,喜欢平衡外交,多少有点亲华。

他则更为激进,推武力,亲苏联。前者活着时,

他还算听话,可他自己的想法一直很强硬。

另一位功勋人物武元甲,同样是越南的英雄,

跟他在战略上常有分歧。

这位人物后来致力于支持修补中越关系,算是对黎笋路线的反拨。

他的一系列政策,让越南彻底孤立。

为了讨好苏联,他们加入苏联的经互会,

经济自主权丢了不少,国内经济更糟。

同一时期,很多在他们国家的华人,

因为歧视逃到国外,他们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直到后来苏联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援不了越南多少,他的路算是走到了头。

1986年,黎笋去世,79岁。

他一走,越南政策立马大转弯。

新领导人上台以后,引入市场经济,修补跟中国的关系,

算是彻底推翻了他走的道路。

后来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两国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走向正常化。

这些变化让他们国家在90年代经济起飞,

年均GDP增长6%以上,从穷国变成中等收入国家。

可这些成绩,都是在推翻他的路线的基础上来的。

黎笋的悲剧,归根结底是固执和短视。

他为自己的国家出了大力,这没人否认。

可他后来的走的绝路,把国家害得不轻。

他的民族主义本来是好事,

可因为对中国的偏见,变成了敌视,搞得中越翻脸。

他想靠苏联让越南独立,可没算到地缘政治的复杂,

冷战中小国哪那么容易左右逢源。

跟胡志明比他的格局差远了。前者会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

他却一门心思跟中国对着干。

他的政策让越南人民吃了太多苦,战火、贫困、孤立,

都是他的选择埋下的果。

晚年,他看着国家陷入困境,估计心里也不好受。

可历史没给他翻盘的机会。

现在,越南人对他的看法挺复杂。

官方提他的时候,重点说统一的事,对外交失误基本不吭声。

民间有人觉得他是英雄,有人嫌他固执害了国家。

2020年,越南历史学会开会讨论过他的政策,

学者说他的亲苏路线是战略失误,让越南在冷战末期吃尽苦头。

黎笋在广治省的故居还在,能参观,但去的人不多。

胡志明纪念馆天天人挤人,他的故居则是冷冷清清。

这大概就是越南人对他的态度:

功劳有,可错误太扎眼,没法全盘肯定。

他的故事,是越南近代史的一个切片,也是选择和后果的教训。

他从穷小子变成革命领袖,带国家走向统一,

可固执和误判让他晚年失色,把越南推向低谷。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领导者的决定不只是个人得失,

还关乎民族的命运。

黎笋可能想当越南的救星,

可历史告诉我们,他更像个悲剧人物。

他的遗产,是一堆教训,告诉后人:

民族主义要是被偏见蒙了眼,只会害了自己。

参考信息:

黎笋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柬埔寨   北越   苏联   越南   越南人   始作俑者   越战   党内   缺憾   中国   贡献   评价   关系   政策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