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见人心,吴石将军牺牲后,他的两位挚友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1950年6月,吴石倒下后,陈诚选择沉默二十年,何遂争论到心脏病发作。谁的选择更难?

保定同窗的救命之恩

北伐打到南昌那年,陈诚烧到昏迷,团长职位坐得再稳,疟疾发作起来也就是个普通病号

军医说得再治三天,可战况不等人。

就在陈诚迷糊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时,吴石从总司令部带着警卫连冲进来了。

背。一路背出火线。

那晚吴石脱下自己的棉衣盖在陈诚身上,守了一夜。

陈诚醒来第一眼看见的,是吴石冻得发青的脸。战场上的命,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一件棉衣,一夜守候,从此两人成了过命的交情

吴石和何遂又是另一种默契。

两个人都是保定军校出来的,都能整段背《左传》《战国策》,聊起苏东坡的字能聊到半夜。

吴石刻了枚闲章叫"戎马书生",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个拿枪的读书人。

何遂看到这枚章,笑着说:"你我都是书生误入军旅。"

中秋那年,何遂给吴石写了阕词:"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多少英雄,古今人物,去去长江水。"

写完这词没几年,上海锦江饭店的那次见面就来了。

何遂带着儿子何康,吴石单独赴约

那顿饭吃得很安静,几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一步跨出去,就再没回头路。

何遂把话说得很直白:"这条路走下去,可能没命。"

吴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既然要做,就做到底。"

淮海战役打完,吴石把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交给何康。

图纸上密密麻麻全是番号,细到每个团在哪个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何康接过图纸时手在抖,这张图要是被发现,全家都得完蛋。

吴石反倒很平静,他把图纸折好,塞进何康手里:"拿稳了。"

何康后来回忆说,那天吴石穿着笔挺的军装,眼神里没有一丝犹豫

赴台前的最后抉择

香港的那次见面,气氛有点不对劲。

吴仲禧劝吴石别去台湾了,形势明摆着,去了就会有危险。

吴石摇头:"决心下得太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他说这话时眼睛看着窗外,语气里没什么悲壮感,就像在陈述一件早就想好的事。

"夫人和两个小的也得跟我去,要不然显得刻意。"吴石补充了一句。

王碧奎知道这趟去台湾意味着什么。她没多说什么,只是收拾行李的时候,把吴石平时最爱看的几本书都装上了。

有些话不用说透,夫妻之间心里都明白

何遂的女儿何嘉也去了台北。组织安排她跟父亲一起,去和早就潜伏在那边的哥哥何世平会合。

一家人分散在不同位置,都围着吴石这条线转

何遂心里清楚,这么做风险极大,可没办法,吴石一个人撑不住整个情报网。

交通员出事后,保密局开始查。

何康在上海市政府任职的消息登了报,这下瞒不住了。吴石马上找到何遂:"你得走。"

何遂不愿意走。"你一个人怎么办?"

"我走不了了。"吴石说得很直接,"你走了,这条线还能保住一半。"

何遂盯着吴石看了很久。他知道吴石说的是实话,自己留下来只会让吴石分心,可上船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个逃兵

船离开码头时,何遂站在甲板上,一直看着台北的方向。他心里有种预感,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

枪声响的时候,陈诚正在办公室批文件。

副官进来报告,吴石已经伏法。陈诚手里的钢笔掉在桌上,墨迹洇开一大片

他就那么坐着,盯着墙上的台湾地图,两个小时没说一句话

副官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

陈诚的沉默与暗中护持

有人劝陈诚去求情,陈诚苦笑:"现在去?正要拿人立威,我说一句话,不光救不了他,连我都得搭进去。"

这话说得够直白,当时审判官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个人判了"死缓",结果被蒋介石直接否了,三个人还差点因为"替犯人说情"丢了职位。

陈诚要是这时候开口,后果不难想象

他在日记里写:"闻吴石昨伏法,念旧谊叹息。"又写:"自我灭亡,执法不容宽贷。"

字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每个字都在较劲

陈诚私下对副官周宏涛说了句实话:"吴石死我有责任,对不起吴次长。"

说完这话,他开始做另一件事。

王碧奎的案卷送上来,陈诚批了四个字:"家属无涉,暂缓羁押。"原本判九年,经他三次批示意见,七个月就放出来了

陈诚让副官取了个假名"陈明德",用这个名字给王碧奎找住处,每月从"特别办公费"里拨200元新台币

这笔钱不多,够一家人基本生活。

副官每次送钱都是晚上去,敲门,放下钱,转身就走,从不多说一句话

吴学成十六岁辍学去纺织厂当童工,陈诚让夫人谭祥以"教会慈善"名义把她调到办公室做文书,还帮她报了夜校。

吴学成不知道这个"教会慈善"是谁,只知道有人在暗中帮她。

小儿子吴健成要上学,入学手续全是"陈明德"办的。学费、校服,副官每次都悄悄送到家里。

没有人知道这个"陈明德"是谁

陈诚还帮吴健成申请美国奖学金。

吴健成后来用"陈明德"的名字,拿到波士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成了大学教授。

陈诚病危那年,把副官吴荫先叫到床前,塞给他一封密信:"等我走了,如果吴家遇到难处,就把这封信交给他们。"

这封信被藏了三十五年

直到吴石案档案解密,吴健成才看到信里写的那句话:"当年未能为你父亲求情,是我一生憾事。唯尽力护你家人,聊补亏欠。望你等此后平安度日,勿念过往。"

陈诚用沉默换了吴石家人的平安

何遂的执拗与遗憾

何遂回到大陆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部长。

吴石牺牲的消息传来,何遂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吴石。他向华东局提出,必须追认吴石为烈士。

华东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很冷淡。

何遂不服,据理力争。

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跟人吵到脸红脖子粗。他拍着桌子说:"吴石是替我去死的,凭什么不能追认烈士?"

争到最后,何遂心脏病发作,直接送进医院

出院后他辞去司法部长职务,理由是"身体欠佳"。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心里那口气咽不下去。

何遂后来只担任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再也没说过什么重话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何遂说:"我欠他的。"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欠

吴石之子吴韶成上书中央申诉。

周恩来力排众议,委托叶剑英查实,在毛主席支持下,相关部门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这一天是1973年,何遂没能等到这一天。

他在1968年1月因病在北京去世,临终前还在念叨吴石的事。

病床上的何遂握着儿子何康的手说:"你爸对不起吴石。"

何康哭着说:"爸,您尽力了。"

"尽力了,可还是晚了。"何遂闭上眼睛,眼角流下泪来

多年后,吴石遗骨从台湾回归大陆,与夫人王碧奎合葬于北京郊外福田公墓。

何遂的墓地就在旁边,两个保定同窗,最后以这种方式"相邻"

陈诚的沉默保住了吴石的家人。

何遂的执拗给了吴石一个名分。

两种选择,都是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做到了极限

人心这东西,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你我都一样,面对生死抉择时,能做到守住底线就已经很难


参考信息:

一掬丹心 虎穴忠魂——记"密使一号"吴石 ·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 官方网站

于继增:历史尘烟中的吴石,震惊台海的潜伏 · 昆仑策网 · 202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历史   挚友   乱世   将军   牺牲   副官   台湾   保定   遂心   家人   沉默   图纸   烈士   夫人   台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