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共抗战
胡德坤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在中国每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奇迹,是中国历史走向辉煌的百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党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确,自鸦片战争始至抗日战争前,中国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但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第一次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正如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言:“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即是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战场,同国民党正面战场相呼应,坚持持久抗战,中国人民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才能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中共的抗日战争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光辉篇章。
1944年6月,毛泽东等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延安王家坪的合影。
尽管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战时被盟国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但在战后,由于冷战的原因,中国抗战的贡献被西方所贬低,中共抗战的历史贡献被抹杀,中国成了“被遗忘的盟友”。中国共产党是在同日本法西斯的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不仅深得全中国人民的拥护,而且其抗战的丰功伟绩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在抗日战争中走向世界的。但战后至今,国际学术界对中共抗战的国际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够,即便是国内学术界对中共抗战国际影响的研究也亟待加强。因此,深入探讨和论证中共抗战的国际影响,弥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之不足,是中国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撰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试图梳理和运用战时相关国家的档案文献资料,从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共抗战,以弥补国内外研究之不足。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主要体现在:第一,要从浩瀚的多语种的档案文献中收集、选择与课题相关的史料,费时费力。第二,与课题相关的档案文献相当分散,从中梳理出课题需要的史料,犹如大海捞针。第三,这些档案文献分属“敌方”(日本)与“友方”(共产国际和苏联、美国和英国),各方立场不同,对中共的认知带有各自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不同目的。本书将战时敌、友各方对中共的认知纳入同一部著作中进行研究,在观点把握上增加了难度。但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敌方还是友方,都对中共的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敌、友两方的档案文献中都有对中共抗战的真实评述,各自从不同的立场给予了肯定。
例如,日方的情报资料认为,中共是纪律严明的政党,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久经考验的领导集体,是领导持久抗战的核心力量;中共确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广大的农村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抗日战争,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打击和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方情报分析认为,中共是日本侵华的“最坚韧的敌人”,难以剿灭。
日本大东亚省总务局编《中共概说》书影,1944年(日本国会国立图书馆藏)。《中共概说》长达219页,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了中共的组织建设、政治理论、政策策略、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民众工作、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其中,对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作式的自由解释”,变成了中国人易于接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新的政治纲领”,是“中共政治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是“中共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金字塔”。
又如,美方政界、军界人士和其他人士对中共进行了深入考察,本书将他们视为“观察家”。美方观察家通过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考察,厘清了中共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即中共与苏联、共产国际保持着友好关系,但不是听命于苏联和共产国际,而是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美方观察家充分肯定了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新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其符合中国国情,用以指导敌后战场的抗战。美方观察家认为中共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的利益,深受各阶级各阶层民众的拥护;中共边区政府是世界上最廉洁、高效的政府,中共军队是世界上装备和待遇最差却有着高昂斗志和很强战斗力的军队。
《冈瑟·斯坦因同毛泽东的采访摘要》,1944年7月14日,记录者:冈瑟·斯坦因(美国国家第一档案馆藏)。这是美国驻华使馆三秘谢伟思转呈的冈瑟·斯坦因同毛泽东的访谈记录。在斯坦因看来,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非因循守旧执念于马克思主义教条,而是一种“再发现”;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热忱并不是出于理论迷信,而是因为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们政策的成功有非凡意义,中共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应用”。
当然,美方观察家尤其是美国政府对中共的肯定和赞赏,主要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出发,愿意联合中共抗击日本,但并不表明其赞同战后中国由中共执政。因而,日本投降之后,美国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逆转。尽管如此,战时美国政府和民间与中共的友好交往,成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书是团队智慧的结晶。研究团队在查阅大陆和台湾相关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基础上,先后多批次派出多个语种的研究人员,赴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查阅收集关于“二战”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
谨以此书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4年华诞!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本文系《外国档案文献中的中共抗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序言,因篇幅限制,有所删减〕
来源: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德坤(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荆楚社科名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综合研究学部委员)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